凛冬时节,东岔河村高架草莓大棚里,浓郁的草莓香味扑面而来,红、橙、白、粉、黑5种颜色的草莓缀满枝头,饱满诱人,前来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
“我们培育的‘五彩’草莓一经上市便火爆‘出圈’,不仅线下销售需要提前预订,线上销售更是‘一果难求’。”山东省莱阳市山前店镇东岔河村党支部书记杜晓伟边说边忙着选果包装,站在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草莓大棚里,脸颊流淌的汗水掩盖不住他内心的喜悦。
东岔河村通过聘请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制定了“山前富地·莓好小镇”总体发展规划,计划投资9000万元建设包含共富创业示范园、共富物流仓储配送中心、果儿岛农创客基地等8个产业项目,带动周边联建村庄建设草莓、蓝莓大棚超过400个,解决群众“家门口”就业1200余人,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80万元,周边联建村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
“这代代延续的好产业,可不能就止步于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种植方式,把咱们村的草莓发展起来。”村党支部书记杜晓伟介绍,东岔河村的草莓产业并非一帆风顺,自1998年引入佐贺草莓试种以来,已有近30年的种植历史,在周边小有名气,随着种植技术的更新迭代,草莓销售渠道狭窄,产业发展滞缓。杜晓伟带领村“两委”反复商讨,他下定决心啃下这块“硬骨头”。
作为一名返乡创业的“85后”大学生,杜晓伟思路活、主意多,在带领村“两委”成员广泛走访村民、外出学习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2019年,在山前店镇党委的支持下,由党支部牵头,统一流转土地550亩,集约化管理,建设钢架大棚49座,发展高架无土草莓栽培。
“现在合作社带领社员统一发展无土栽培空中草莓,突破了土壤的限制,规避了重金属、化学成分、农药残留和有害虫卵带来的危害,出果率相当于3个同等面积地面栽培的出果率,非常受市场欢迎。”合作社社员杜玉飞表示。
“做大做强合作社的草莓产业,仅有规模是不行的,我们决定在培育优质品种和叫响草莓品牌上下功夫。”山前店镇党委副书记刘志浩说道。
在镇党委的帮助下,合作社组织有种植经验的党员成立“‘莓’好共富先锋队”。积极对接烟台农科院专家,引入优质草莓品种进行试验,通过几千次的脱毒选苗,成功培育出 “五彩”草莓,注册了“众山顺”商标,顺利通过“有机产品认证”。在2022年全国草莓擂台赛中“五彩”草莓荣获金奖,合作社的草莓品牌越叫越响。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东岔河村探索出了一条成功的发展模式,我们就要以此为标杆,带领更多的村庄抱团发展、共同致富。”山前店镇党委书记徐强介绍,以带动作用强的东岔河村为核心,连接周边6个位置相近、产业相似的村庄,成立山前店镇“莓好小镇”党建融合发展示范区。
示范区全面完善了“数字农业”及配套措施。返乡创业的草莓棚主王雷说:“去年示范区成立后,新建了占地5000平方米的数智育苗研发中心,配套物联网数字化管理系统,可实现对草莓育苗温度、湿度、水肥一体化等实施全自动化控制,节省了许多人力成本。我们今年共售出草莓苗70余万株,远销湖南、新疆等地。”
本报记者倪怀成 通讯员段夏胤 实习生王鑫鹏
莱阳市山前店镇东岔河村“五彩”草莓高架大棚内,党员志愿者们共赴“莓”好之约。(莱阳市委组织部供图)
莱阳市山前店镇“莓好小镇”党建融合发展示范区数智草莓育苗研发中心。(莱阳市委组织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