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云南丽江宁蒗彝族自治县木梨丰收的季节,宁蒗县新营盘乡新营盘村的空气中弥漫着甜蜜的果香。新营盘村党总支书记胡友才,站在硕果累累的果园中,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他自豪地说:“今年的木梨,糖分高达17.3%,水分含量更是达到了83.2%,品质上乘。村民们以每斤5元的价格销售,产值突破了30万元大关。”
新营盘村的木梨产业,并非一蹴而就。胡友才回忆起这段历程,脸上满是感慨:“2017年,我们开始了木梨的试验示范种植。起初,村民们心存疑虑,持观望态度。在党组织的引领下,党员们率先垂范,用实际行动打消了村民们的顾虑,从鼓励大家小规模种植,逐步发展到如今的规模化种植。现在,全乡有451户、2022人参与到了木梨种植中,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2050亩。”
新营盘乡新营盘村村民在果园采摘木梨。阿说古旺 摄
在冬日的寒风中,新营盘村的木梨销售已接近尾声,但牛窝子组组长郭志林依然忙碌着,他将最后几箱木梨仔细地贴上发货地址,准备将它们送往远方。他的脸上洋溢着纯朴的笑容,那笑容里既有收获的喜悦,也有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他感慨地说:“今年,我家的木梨预计能带来6万元的收入。我也是在2017年,在党组织的鼓励下开始种植木梨的。如今,我家的果树已经走过了七个年头,果实无论品质还是口感都达到了最佳状态。”
回忆起最初种植木梨的经历,胡友才感慨万千:“当初,我们只知道丽江那边有孝尊木梨,却从未品尝过。村民们也普遍认为,这不过是和我们的冬梨差不多。直到村党组织请来了孝尊木梨公司的技术人员进行实地考察,才确认了这里适合种植木梨。于是,我们邀请技术人员开展示范种植,为村民们树立了榜样。”
为了进一步发展木梨产业,党组织决定组建木梨专业合作社,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民”的发展模式。这一模式旨在带动村民调整种植结构,扩大种植规模,并与龙头企业合作,实现销售带动。经过党组织的努力,木梨的市场价格提升到了每公斤10元,亩产收益更是高达3万元。
胡友才在党课上,常常用“一棵不如十棵”的道理来激励村民们。他说:“只有扩大规模,我们才能真正走上致富的道路。如果我们只有一棵木梨,那只能满足家人的需求;但如果有十棵木梨,我们不仅能满足家人的需求,还能通过销售获得财富。”
新营盘村上村组组长刘忠清,也见证了木梨种植带来的规模效应。他说:“要想靠种苹果发家致富,就要有整片的标准化基地。在党组织的引领下,我整合、租赁了土地,种植了21亩木梨。如今,我家的木梨产值已经突破了10万元,生活品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如今的新营盘村,早已摆脱了过去的艰难面貌。胡友才说:“过去村里穷,一有困难就四处求人帮忙。现在,我们的木梨产业已经崭露头角。有挂包单位的对接和政策、技术的支持;有党组织的引领和党员、合作社的相互帮衬;还有村民的积极响应。全村种植木梨10亩以上的农户已经达到了18户,辐射了5个乡镇街道,带动了76户果农增收致富。”
然而,木梨产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由于木梨保鲜难、运费高、价值低,一度成为“低销高买”的产品。传统的采摘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还存在果伤的风险。为此,胡友才提出了“双脚不如双轮”的理念,鼓励村民们采取线上线下“双线并行”的销售方式。
通过农产品电商平台,村民们可以在线销售木梨,减少了中间环节,使价格更加透明。同时,他们还能直接与客户互动,建立信任关系,形成稳定的客源。此外,他们还联系了农贸市场、批发市场、超市和餐饮业等,邀请客户到果园现场采摘,减少了果伤风险。
新营盘村畜禽养殖业联合支部书记、木梨种植户熊德英,就是这一销售模式的受益者。她的手机里,保存着7位专门采购木梨的果商的联系方式。他们之间形成了稳定的购销关系,保障了木梨的销售。
自2020年以来,新营盘村采取了“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通过木梨推介会、木梨开园节、微商、抖音直播带货、现场采摘直销等多种方式,形成了30余个线上和线下销售渠道。这些渠道确保了广大果农种植的木梨不出现滞销情况。2024年,新营盘村销售木梨52吨,产值再次突破了30万元大关。
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产业先行是关键。木梨产业的兴起为新营盘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小木梨”正迸发出乡村振兴的“大能量”。
本报记者 周晶 通讯员 杨东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