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头板凳会 | 为乡村添彩,“助理”怎样“助力”
2023-08-04 16:02: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李海明;倪敏;何茹馨;甘莹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座谈会现场

  海滨夏日,海风抚平燥热,位于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江山镇白龙村的涂海艺术村游人如织。近年来,以海洋为画布,以党建引领乡村文旅发展,这个原本几近废弃的海岸村落,正持续涂绘着乡村振兴新画卷。

  “后浪”奔涌,澎湃而歌。7月27日,在涂海艺术村村头大树下,伴随着海浪声声,本报记者与防城区委组织部跟踪管理的5位优秀到村任职选调生代表围坐在一起,倾听他们的成长感悟、实干巧思。

  主持人:李海明 倪敏

  本期嘉宾:

  唐智灵 茅岭镇大坝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谭巧丽 水营街道丹竹江村村委会主任助理

  顾云智 扶隆镇北基村村委会主任助理

  马一方 珠河街道那天花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何耀平 滩营乡滩营村村委会主任助理

  做乡村亮点的“采珠人”

  主持人:涂海艺术村“前身”是白龙村双墩组,多年前盛产珍珠。如今的涂海艺术村以“艺术+乡村”的文旅融合新业态,让小村新貌宛若一颗璀璨明珠。各位选调生朋友扎根基层,也正像“采珠人”一样,以自己的青春优势、知识储备帮助村里发掘亮点。大家都来晒一晒采撷了哪些“明珠”?

  谭巧丽:丹竹江村邻近防城城区,有地理优势,土质气候都不错,种果种菜,包括草莓、甜瓜、葡萄、圣女果、凤梨等,一年四季品质有保障、销路有市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郑有成人如其名,过去一年里我跟着能干的师傅,干得充实又踏实。我协助村“两委”积极谋划将“清洁村庄助力乡村振兴”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活动计划,形成村庄清洁党群合力;丰富精神文明载体,与街道相关负责人共同设计完善200余米红色文化长廊,新增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宣传栏两块,帮村里建好党群“精神加油站”,让我们村不负“自治区五星级基层党组织”美誉。

  马一方:那天花村是防城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小而精致,竹林掩映,山清水秀。那天花村创新乡村治理模式,让党建引领落实落细到基层治理最小单元,把党员活动日和乡村风貌提升有机结合,动员村民参与“最美庭院”“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创建评比。村里打造了集花卉观赏采摘、特色水果采摘、劳动实践体验等于一体的“那天田园”,并流转村内闲置老宅打造特色民宿,去年还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分红……我在这些活动中边看边学,收获颇丰。

  做扎根乡间的“一棵树”

  主持人:看得出大家到村后都在认真调研。在乡村振兴一线,唯有向下扎根,向上生长,边学边干,才能不负青春。请大家结合到村实际,谈谈印象深刻的成长瞬间。

  何耀平:到村工作后,我的突破点是克服语言难关。一个体会是“脸皮要厚”,敢于和村民多交流。从刚开始不会讲当地白话、不敢开口,到现在与村民一聊大半个小时,拉近了与他们的距离。还有就是“姿态要低”,用心与村民交往。不能因名校生而自傲,在村甘当小学生,主动拜村民为师。日久见人心,大家不再把我当“过客”,再遇到问题,就会愿意把我当自己人,跟我掏心窝。

  顾云智:博士毕业后我由北方来到南方乡村,自己做饭、下地干农活,人生很多第一次在村里开启。在这里,我学会了与群众打交道的本领,学习如何把工作做实做细。除了能力提升以外,我还学到了做好群众工作关键的两要素:包容心和耐心。在未来的日子,我要以头顶上这棵大树为榜样,在海浪的磨砺下、烈日的暴晒里汲取泥土中的养分、把根深深扎到田野中,投入到乡村振兴事业中。

  谭巧丽: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毕业后,我翻越山海来到这个陌生的乡村,跟着师傅积极走村入户,宣传惠民政策、给脱贫户送岗上门,渐渐感受到故乡一般的亲切与温暖。村民来党群服务中心办事,都喜欢邀请我去家里坐坐。雨天访问脱贫户,他们总会叮嘱一句“开车注意安全”。熟悉了村情民情,我发现要让各项工作落到基层干到实处,必须因村制宜,说的话要让村民听得懂、喜欢听。虽远离家乡,“此心安处是吾乡”。

  做办实事的“自家人”

  主持人:到村任职是你们宝贵的人生经历,围绕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作为“助理”,要能“助力”。在基层一线,大家计划怎样多为群众办些实事?

  顾云智:北基村目前还存在北基小树茶、中草药等种植产业项目规模小、收益低,村级党组织治理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下一步,我要协助村“两委”和驻村第一书记,加强村党组织建设、调整村集体经济产业结构、增强联农带农效应。我将利用好选调生到村经费和后盾单位帮扶资金,把钱花在产业振兴的刀刃上。

  唐智灵:我将依托法院后盾单位的专业优势,结合个人法律专业特长,推进我们村的乡村法治建设。用好“党建+法治”模式,结合百姓每一次寻求帮助的实际诉求,通过朗朗上口的法律顺口溜,增强法律知识的趣味性,提升普法效果。在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时,组织模拟法庭活动,让村里的孩子结合身边小事,身临其境感受法律的魅力,让“乡村的未来”学法懂法守法。

  马一方:首先是打造学习宣传阵地。我要充分利用好我们镇上的青年人才服务中心,结合村情亮点打造宣讲品牌。其次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村干部一起落实各项帮扶政策,做好脱贫户防返贫跟踪服务。最后是加速示范项目建设,比如在生态游泳池项目上打出名气、吸引更多游客,让那天花村的致富路越走越宽。

  本报通讯员 何茹馨 甘莹 参与整理

责编:乡村干部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