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小魔豆”成就共富“大文章”
2023-10-13 14:50: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聂伟 通讯员 段亚军 付永强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秋季的清晨,高黎贡山脚下、怒江畔,“中国咖啡第一村”、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潞江镇新寨村,万亩连片咖啡树逐步进入成熟期,清香扑鼻。“多亏了党建引领,让这个‘濒临死亡’的产业重焕生机!”新寨村党总支书记王加维说。

  保山小粒咖啡是目前全国唯一获得过世界金奖的咖啡产品。2010年,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然而,2016年受国际市场影响,保山咖啡豆收购价跌到了三四元一斤,“许多咖农砍掉了咖啡树,改种其他作物。”当地咖农彭安奎感慨道。

  如何让保山咖啡产业走出低谷?隆阳区用“红色钥匙”打开了产业复苏之门。

  聚焦“全链条重塑咖啡产业”的目标定位,隆阳区强化党建引领,一改过去粗放的种植生产方式,走“精品化加工、高端引领大众”发展之路。采取“党总支+联合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引进10余家咖啡企业,成立咖啡企业联合党支部,由党组织牵头,在品种选育、田间管理、采摘处理、精深加工上提质,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智慧农业种植技术,以及订单式收果、分级定价、精细加工等方式。

  新寨村利用窄带物联网技术,对咖啡树的降水量、雨水酸碱度等生长环境进行多维度监测。新寨村咖农邵维宾介绍说,全村上百万棵咖啡树里的任何一棵指标异常,系统都会第一时间提醒咖农,拿出针对性措施,保障了全村咖啡的品质稳定。

  咖啡要有好销路,打响品牌至关重要。隆阳区以“保山小粒咖啡”地理标志为核心,积极构建“区域公用品牌+企业产品品牌”的品牌体系,在打响咖啡品牌的“传统赛道”上发力奔跑。

  记者了解到,全区已注册咖啡商标400余个,2家企业产品被评为云南省“十大名品”,3个品牌荣获“云南省著名商标”,比顿咖啡等被评为“云南名牌农产品”。依托品牌化之路,隆阳区种植咖啡11.6万亩,全区咖啡豆年产量达2万吨,2022年实现农业产值8.68亿元;咖啡精深加工量约0.6万吨,已占到总产量的30%;其中,有1600吨咖啡出口海外,创汇724万美元。其中,新寨村一个村的咖啡产值由2018年的3000万元增至2022年的1.2亿元。

  伴随着近年来咖啡成为休闲文化的代表,隆阳区在咖啡文化上做“文章”,围绕“咖啡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做加法,挖掘当地自然风光、生态农业等资源优势,实施农文旅融合,蹚出了一条富民强村的“幸福大道”。

  围绕“咖啡庄园化、庄园景区化、景区特色化”思路,当地探索“村委会+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庄园+”新模式,建成了12家集咖啡种植、加工、展销、创意体验、文化展示、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咖啡庄园,让大家“看咖啡园、摸咖啡树、闻咖啡花香、吃咖啡果、喝精品咖啡、听咖啡故事、体验咖啡文化”。仅潞江镇建成的咖啡庄园就带动了餐饮业经营户280余家,各类宾馆、酒店、民宿85家,床位数超过2080个,新增就业岗位5000余个。

  隆阳区从单一的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康养旅游、乡村体验游、自然教育游转变,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依托“保山小粒咖啡文化节”,该区还开发了咖啡园主题乐跑、自行车越野赛、咖啡冲煮赛、咖啡生豆杯测品鉴、咖啡鲜果采摘赛等文旅活动。新寨村还规划了多个文旅基地,与深圳大学共建“咖啡图书艺术馆”,去年接待游客约11万人次。

  在这里,咖啡既可以喝,也可以吃。新寨村村民赵华英经营了一家“咖啡小院”,推出咖啡炖土鸡、咖啡花炖蛋和咖啡芽酥饼等菜品,一年能赚7万到8万元。村里还推出了一项新业务——认养咖啡树,目前已有2000多棵咖啡树被认养,助农增收作用明显。“我们的目标是,做一杯最好的咖啡,让群众过最美的日子。”王加维介绍说。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