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天津市迎来今年首场冬雪。一大早,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村灾后重建的大棚内暖意融融,农户们正忙着采摘茼蒿、油麦菜等蔬菜,等着装车的小货车在棚外排着长队,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
“这一排3个大棚的青菜已经全被市区的商超预定了。瑞雪兆丰年,老话儿说的真没错儿。挺过了夏天那场大灾,现在的日子完全恢复正常啦。”村民郝祥峰说。今年年初,他花了100余万元盖了20个大棚。大棚刚刚竣工,一场洪水来袭,郝祥峰的心血成了泡影。“如果非要形容,当时的心情就一个词‘绝望’!”郝祥峰记忆犹新。
8月初,受“杜苏芮”台风及强降雨形势的影响,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紧急启用东淀蓄滞洪区,第六埠村就位于东淀蓄滞洪区内。“全村9600余亩土地、2000余个大棚全部被淹,财产损失预估在2.6亿元。”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郝庆水回忆说,“当时形势非常严峻,我们根本来不及心痛,唯一想到的就是要与时间赛跑:一是赶在洪水来袭之前,安全转移所有受灾群众,全方位保障大伙儿的生命财产安全;二是要抢抓复工复产时间,尽可能降低老百姓的损失。”
郝庆水掰着手指跟记者算时间:“8月1日凌晨,我们接到国家防总正式启用东淀蓄滞洪区的命令。8月4日,安全转移群众179人。8月6日,洪水到达村里。8月10日,最高水位出现。9月初,洪水开始消退,村里全面启动强排工作,不仅调用全部人力物力排除农田内涝,还清理各类垃圾1.1万吨……”郝庆水对那段时间记得非常清晰,让记者感受到村“两委”班子跑赢时间、一心为民的急迫心情。
“如此体量的洪水,大家预估排清至少需要两个月时间。可没想到,村里仅用了不到10天就完成了排水,咱村的‘两委’班子真是了不起!”让郝祥峰觉得村“两委”班子了不起的还有一件事:村里完成积水强排一周后,9月23日,郝祥峰就收到了一笔10万元的低息贷款。靠着这笔钱,他在10月初修完了大棚,种上了周期短、出棚快的绿叶菜。关于大棚及其他损失,村里也安排专职人员入户登记,主动帮助村民申报农业保险,赔偿款不久就会到账。
位于村西侧的生态六埠景区,门牌楼高达5米。站在门牌楼下,郝庆水指着墙上的一处水印告诉记者,洪水水位最高也有5米,当时整个景区全部被洪水淹没。生态六埠景区建设于2018年,村里结合大清河、子牙河与独流减河三河交汇的特点,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打造了红色教育、廉政教育、农业研学、生态旅游等多个产业板块,蹚出了一条“党建+生态+旅游”的产业发展之路,5年间村集体总收入增长了1000余万元,“原本觉得今年还能更上一层台阶,但这场洪水真是让人措手不及。”
村民张彩云是生态六埠景区的讲解员。“每年暑假,都是景区人气最旺的时候,仅7月就累计接待旅游团2000余人,农业研学5000余人。”张彩云说,“我领着参观团登红船、渡‘赤水’、游荷塘、赏稻田,看到游客在碧波上泛舟高兴的样子,我也特别开心。可是这场洪水把景区淹了,景区会不会关门?我会不会失业?那段时间,我既难过又焦虑。”
令张彩云惊喜的是,9月25日生态六埠红色教育和廉洁教育项目率先恢复。洪水过后,来自和平区万全小学的首个参观团为第六埠村带来复工复产、灾后重建的强大信心和支持。更令她感到惊喜的是,几天之后的中秋、国庆假期,生态六埠景区全面恢复接待游客。
辛口镇党委书记赵均告诉记者,第六埠村无论是农业生产还是发展乡村旅游,均受益于这3条河,生态六埠项目在建设之初就充分考虑过“水利”和“水弊”,设计的大多数项目均可移动。“特大洪水虽然让景区损失严重,但水上游船、水上民宿、水上餐饮等项目经过安全检查后,很快就能恢复生产。明年,关于生态六埠项目又有了新的规划和发展目标,我们争取加足马力,把损失抢回来。”赵均说。
大雪纷飞,北风呼呼地吹。受灾村民能否温暖过冬?记者敲开了静海区台头镇三堡村村民唐卫月家的大门。一进屋,就感觉到阵阵暖意。听闻记者的来意后,唐卫月拿出家里的温度计,上面显示是22摄氏度。再聊到生产方面有无困难时,唐卫月开心地对记者说,家里养了100余只羊,这次洪水来袭前全部安全转移。今年羊肉销售市场紧俏,元旦、春节还能卖个好价钱,明年再买更多的小羊羔。
这次洪灾中,台头镇是天津市唯一一个整建制转移的镇。为保障群众温暖过冬,群众回迁后,镇里第一时间走访常住户9000余户,慰问困难群众1017户,并发放大米、方便面、饮用水等生活物资6万多件,解决群众问题困难2000余个,确保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11月上旬,台头镇组织燃气公司出动专业技术人员30余人,对全镇燃气居民用户进行全覆盖用气检查,联合天津市房屋安全鉴定检测中心专家及技术人员对确实因排水造成影响房屋现状进行鉴定,鉴定住宅用房36户,目前修缮基本完成。
傍晚时分,雪逐渐停了下来。走在台头镇的主干道上,记者看到,一些商贩开始摆摊营业,孩童们在追逐跑闹打雪仗,浓浓的烟火气在街巷弥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