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乡村振兴春之声
2024-03-15 09:25: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华贤东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3月11日,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在北京胜利闭幕。与此同时,春耕春播工作正由南向北陆续展开,各地抢抓农时,田间地头一派繁忙。

  有数据显示,在今年615万人次参与的网络调查中,乡村振兴是全国两会十大热词中的第三名,乡村振兴的实践成果及未来方向,仍然是万众瞩目的焦点。回望过去,重庆竹贤乡下庄村的“天路”奇迹、贵州新仁苗族乡化屋村的客流如织、河北黄骅市后仙庄村旱碱麦的喜人丰收、山西汾西县段村的牛羊满圈,无一不是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具体体现。

  征途回望千山远,前路放眼万木春。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新”是贯穿始终的主题。放眼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是“新质生产力”。聚焦乡村振兴,这个新是“新农人”“新农具”。

  采访两会,记者的一个深切感受是,在农业现代化建设如火如荼的当下,传统产业不是落后产业,农业同样是科技创新的大舞台。作别了低廉的人力、土地等成本优势后,农业发展的新优势,必须从核心竞争力中塑造和寻找。数字经济、数据要素、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热词,都是代表委员们脑中的答案,他们如何将新鲜的理念转化为金色的收获,令人期待。

  全国两会期间,来自辽宁省营口市的基层人大代表韩秋香,为大家介绍了“当年试种成功、次年增产明显、三年再上新台阶”的盐碱地综合利用新成果。来自上海市闵行区的基层人大代表张义民,则关注农村数字化的发展,他期待能在全国范围打通数据壁垒,让农民及时了解到各地优势和特色产业信息,避免因种植不均导致农产品过剩、价格过低等情况。

  在“代表通道”上,来自吉林省梨树县的韩凤香代表,还向全国人民讲述了东北地区从“捏把泥土冒油花,插根筷子能发芽”的肥沃黑土地到黄土裸露、产量极低的“破皮黄”的历史,也介绍了自己通过秸秆覆盖还田,恢复了黑土地往日肥力的故事。2023年,她所在的合作社,实现粮食总产量2000多万斤,韩凤香和乡亲们都明白,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必须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3月1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上,提出要全面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要求扎实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分品种增产任务和分区域增产布局,谋划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种业振兴等支撑性重大工程,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这是“任务书”,也是“动员令”。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徐州市农业科学院院长李强介绍,过去一年里,徐州农科院狠抓种业创新与科技服务,院内有19个新品种通过了审定或者登记,其中有6个品种通过国家审定,自育品种推广面积达到945万亩。今年他建议适度发展甘薯等杂粮作物,既满足人民对食物多样性和营养健康的消费需求,又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农村需要更多“土专家”“田秀才”。站在江苏省镇江市的高标准农田上,全国人大代表魏巧对新的一年满怀希望。她在接受采访时说,去年一年的时间里,公司与江苏省内的农科院校,江苏大学、江苏农林等科研单位合作,共培育了大约3000人次的农科生,为农业行业走科技、品牌、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以她为首的新农人们,在春天种下希望,展望丰收的秋天。魏巧也相信,农业的未来,一定是科技引领、科技赋能,形成新质生产力。

  倾听乡村振兴“春之声”,感受到的是勃勃生机和深厚潜力。在这个春天再次出发,一定有更美的风景在前方!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