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一个农家汉,从来没管过人,能行吗?”去年初,当云南省芒市勐戛镇杨家场村小组群众推选余万发担任“10联户”网格长时,他的内心很忐忑。“我们的余大哥,如今是样样行!”3月初,记者到村采访时,村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
余万发是芒市6673名“10联户”网格联户长中的一员。作为中缅边境的一座小城,芒市有4个边境乡镇、8个沿边行政村以及68个抵边自然村,边境线长达68.23公里,山高水远,基层治理难度很大。聚焦痛点找答案,该市2023年起探索推广“10联户”网格单元制,推动治理化整为零、精细管理,在抵边一线筑起一座座坚强有力的村级“红色堡垒”。
“普通人步行1公里大约需要15分钟。在居住地附近、以1公里为半径的圈子里,是否有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治理网格,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群众生活品质、基层治理水平的高低。”芒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因地制宜“划网格”,按照“居住相邻、易于集中、便于管理、务实管用”的原则,以8—12户群众为一个基本单元,精准划分“10联户”网格单元6673个。
这么多网格单元,大量管理人员哪里来?当地推出“党员+干部+群众”共治共管,采取“个人自荐+群众互荐+组织推选”等方式,将网格内的党员、致富带头人、退役军人等推选为联户网格长或网格员。截至目前,共选拔“10联户”网格长6673人、联户网格员1206人。
这些网格长和网格员,最大的优势是本乡本土人头熟。芒市充分用好这批“活地图”“活档案”,引导开展政策宣讲、帮扶助困等工作,确保群众一旦遇到急难愁盼问题,15分钟内就有人上门解决。
今年3月初的一天深夜,酣睡中的余万发被手机铃声吵醒,电话那头传来村民小曹急切的声音:“余大哥,我家母牛难产,这会去找技术人员恐怕来不及,你能来帮忙吗?”“我马上到!”余万发拿上工具,快速赶到曹家,凭着丰富的养牛经验顺利为母牛接生。
“不光兼职当兽医,我还是入户‘调查员’、纠纷‘调解员’、手续‘代办员’、杂事‘跑腿员’、产业‘技术员’……”余万发掰着指头给记者数自己的十来种“角色”职能。
“10联户”不只是一张“好人好事网”。该市还把强边固防、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纳入“10联户”网格重点任务清单,实现“多网合一、一网通办”。4个抵边乡镇的党政领导还与辖区内375个网格单元结对,建立每周联动机制,让每一个网格都变成一个“15分钟治理圈”。
村内巷道整洁干净,露营基地周边风景秀丽……每到周末,轩岗乡芒广村拉哏村民小组都能迎来很多游客。这个在当地小有名气的“网红村”,也是实施“10联户”网格管理后的成果之一。“过去我们小组环境卫生有些脏乱差。是网格长、网格员组织村民统一改造民房、美化环境,把生态观光游干得风生水起。”拉哏小组党支部书记莫二景自豪地说。
网格运转顺畅的背后,有一根无形的“指挥棒”在发挥着作用。芒市按照“一月一主题”原则,制定“10联户”网格任务清单,让每个网格“月月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每季度对网格长、网格员履职情况进行考核,干得好有奖,干不好要罚。综合评定积分高的,可推荐评优评先、纳入村组后备力量培养,并作为“两代表一委员”储备人选。
网格长、网格员要“考试”,网格内的党员群众也要“量化打分”。芒市强化“党员积分+群众积分”的“双积分”管理,把党员和群众日常表现量化为具体分值,通过积分评定、排行、兑换日用品等,让广大党员群众从基层治理的“旁观者”向“主人翁”转变。去年,在西山乡“12.2”5.0级地震中,乡村相关网格迅速按下“响应键”,党员和群众全员参与灾情排查、安全转移安置受灾人员,避免了人员伤亡。
人在网内联,事在格中办。芒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晏惊周表示,芒市“10联户”网格制,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构筑一个个步行15分钟内可达的“党群服务圈”,真正做到“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村民就是一个哨兵”,让党旗、国旗高高飘扬在边境一线,让边境村的群众美好生活“出圈”。
通讯员 余木铃子 张大磊
本报记者 聂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