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好乡村资源禀赋,进行创造性转化,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如何挖掘、保护、传承和发展好乡村文化,承托乡村旅游的“根”和“魂”?在4月20日举办的第十五届江苏省乡村旅游节现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村书记代表作为“领跑村”登台,为广大村书记们“支招”。
作为本届江苏省乡村文化旅游节启动仪式举办地,镇江市丹徒区世业镇世业村别有一番春光:清澈的河道穿过一畦畦油菜花田,整洁的农家小院里,绿植花草被打理得精致繁茂,一派宁静祥和的阡陌风光。上党挑花、失蜡法铸造等非遗传统技艺现场展演,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欣赏、打卡消费。
记者发现,旅游节现场,乡村旅游“新场景”“新空间”“新技术”三大体验区备受瞩目。新场景区域内容呈现方面,主要围绕着当前被热捧的围炉煮茶、乡村露营、户外运动等项目来营造。新空间区域打造了乡村阅读、茶咖体验、乡村有礼融合平台等展示体验空间,休闲主题贯穿始终。现场工作人员表示,近年来,从“乡村旅游”到“乡村度假”消费意识的升级转变,为乡村农文旅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和参考。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技术”区域,对江苏省内数字化旅游管理方案进行了“一揽子”展示,如“数字乡村”管理平台、“数字旅游年卡”“数字书法”“数字皮影戏互动”“乡村有声书屋”等综合性或文化性旅游管理系统及相关互动程序,为实现乡村旅游智慧化管理的细化升级添了一把“柴”,引起了广泛关注。
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究竟有哪些“门道”?宜兴市西渚镇白塔村党总支书记欧阳华说:“我们没有要‘炮声一响,黄金万两’,而是要了绿水青山、小桥流水、蓝天白云……”近年来,白塔村围绕“生态立村、文化强村、旅游富民”的发展理念,形成了以生态文化为重点的五大园区、以红色文化为引领的七大展馆、以南天竹种植为支柱的八大高效农业,并专门打造“白塔味道”品牌,目前全村日接待游客就餐可达3000人以上,住宿1000人以上。
扬州市邗江区方巷镇沿湖村曾是个一穷二白的小渔村。村党委书记刘德宝说,过去自己也和渔民一样以船为家。“渔民们告别水上生活转为岸上定居后,村党委深挖‘渔文化’,做足‘水文章’,打造多个渔业和农文旅融合的项目,创成了‘全国最美渔村’,让群众看到不捕鱼,也一样能够致富。”刘德宝说,下一阶段,将进一步用好“渔文化”这个品牌,吸引全国更多的游客。
在盐城市大丰区大中街道恒北村党委书记李晓霞的心里,全体村民都特别珍爱梨园。“我们是梨树种植专业村,重点发展果品产业、果品加工,连续举办十一届梨花文化节,放大了梨文化品牌效应。”李晓霞介绍,除了梨产业外,恒北村还有不少文化产业项目,如国家非遗瓷刻、省级非遗麦杆画等,目前年接待培训、康养、游客团队达5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达1000万元。“这坚定了我们搞好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信心,我们将不断擦亮‘梨文化’的‘金字招牌’,把文旅资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旅游收入。”李晓霞说。
据介绍,本届旅游节首次以“四季”主题贯穿全年,其间将举办800多项乡村特色文旅活动,展现各地四季不同的乡村风貌、风物、风俗、风情和风味。本次活动发布了江苏13个地市2024春季休闲农业精品线路,并启动了“苏韵乡情百味乡食”推介活动,用“乡土味道”赋能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 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