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夜话”赋能基层治理——访海南省三亚市海棠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蔡晓晶
2024-05-10 09:44: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居民反映路灯长期不亮,怎么解决?去年7月的一个晚上,海南省三亚市海棠区龙江村党总支组织开展了一次“海棠夜话”。区住建局、财政局等职能部门负责人,村“两委”、村民代表等聚在村委会门口,开了个“板凳会”,一堂课时间就有了“解题思路”。经一个月施工,小区东侧亮起40盏太阳能路灯,点亮了安置区居民的新生活。这是“海棠夜话”为民解难事的一个实例。

  “小协商”撬动“大治理”。海棠区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模范带动作用,从机制、内容、形式等方面精准发力,于2023年4月创建“海棠夜话”协商议事平台,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一年来,“海棠夜话”赋能基层治理,纵深推动基层“多元共治”走深走实。记者日前就此采访了三亚市海棠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蔡晓晶。

  记者:蔡部长您好,“海棠夜话”作为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地方实践,一年来已成为海棠区的党建特色品牌,当初搭建这个平台的背景和起因是什么呢?

  蔡晓晶:如今,“海棠夜话”这样的夜谈场景在各个村(居)都能见到。“海棠”是我们的地名,“夜话”主要考虑到参会人员的时间好协调,我们以村(居)为单位,利用晚上空闲时间组织干部在田间地头、广场草坪、庭院树下开展协商议事会,协调区级职能部门资源下沉,收集村情民意,听取意见建议,用村民的方式解决村民的事情。

  海棠区总面积384.2平方千米,人口9.2万,下辖19个行政村、3个社区、1个农场居,共有基层党组织202个、党员3592人。目前,海棠区正处于大开发建设发展阶段,随着太古里、万象城等重点项目落地,村民安置搬迁、失地富余劳动力转移、村集体经济转型发展等基层治理实事和难题接踵而至,协商事项较之以前更加复杂。

  群众的深层次利益冲突需要回应,社会规则规范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面对部分村民涉及利益时“讲条件”“不配合”“难协商”的现状,我们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出发,创新村级议事协商体制机制建设,在部门之间、干群之间、群众之间搭建信息沟通的桥梁。同时,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基层治理,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海棠夜话”已成为海棠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模式和有效途径。

  记者:可以说,“海棠夜话”既推动了职能部门人员下沉,又在一线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化解了基层矛盾纠纷,您能结合具体例子给我们讲讲吗?

  蔡晓晶: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海棠区是外地游客体验热带风情的好地方,但蚊虫数量多,既是游客吐槽的热点,也是群众急盼解决的难点。去年9月13日,海棠区委书记深入爱国卫生运动重点片区海丰村,参加村党总支组织的爱国卫生运动专题“海棠夜话”,和村民现场互动,省、市疾控中心的专业人员答疑解惑、讲解科普知识,和村民群众一起商定灭蚊措施。同期,另外22场专题“海棠夜话”也在各村(居)陆续开展。在当月海棠区开展的爱国卫生运动中,区四套班子领导及各部委办局负责人全部深入到村(居)一线,党员干部、巾帼志愿者入户发放防蚊灭蚊宣传手册,讲解蚊虫传播途径及危害,和群众一起打造健康美丽家园。

  “海棠夜话”协商议事平台的生动实践说明,有效的村级协商议事是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一把“金钥匙”。一方面通过组织开展协商议事的方式,动员党员群众就公共政策的具体实施共同谋划、达成共识,有效激发了党员群众的主人翁精神,提高其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在公共政策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引导党员群众广泛加入,以行动共建形式生动践行了多元参与的基层治理理念,有效化解群众发现问题不想说、不愿问的症结,切实将问题发现在基层、解决在基层,进一步提升了党员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记者:“海棠夜话”的议事话题如何确立,能否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蔡晓晶:为了确保“海棠夜话”协商议事方向不偏、程序规范、有序推进,我们制定实施《海棠区开展“海棠夜话”活动实施方案》,对议事程序、内容提出具体指导意见。可以说,群众的需求就是协商议事的“切入点”。《实施方案》明确“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工作原则和“议什么、谁来议、怎么议”工作方法,可以说,群众的需求和期盼就是我们的努力方向。“海棠夜话”开展以来,共举办144次,36个部门单位参加,共解决56个问题,持续推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藤海社区“脏乱差”、龙海村征地赔偿款拨付、升昌村夜市经济发展、南田居老旧小区电梯安装等民生项目,得到了群众广泛认可。我们不仅以问题为导向,努力让协商议事符合群众期盼、体现群众需求,更紧盯议事结果,抓实协商议事“落脚点”。通过现场形成协商决议,明确事项解决措施、完成时限、责任单位(或人)、办结时限等内容,各村(居)党组织及时将办理结果进行公示公开,着重解决好“协商后怎么办”“做出了什么效果”“群众是否满意”等问题。

  记者:海棠区通过“夜话”方式解决了基层治理中的诸多难题,对此,我们总结了哪些经验启示?

  蔡晓晶:可以说,“海棠夜话”用有土味、接地气的茶话会,搭建起便民、为民、近民的协商议事平台,探索出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多层级、多功能自治模式,破解了基层治理中主体单元单一、群众参与动力不足、社会治理活力不够的难题。“海棠夜话”的开展,宣讲了政策,收集了民情民意,拉近了干群关系,凝聚了思想共识,“话”出了乡村振兴“同心圆”。

  下一步,海棠区将继续用好“海棠夜话”参事议事平台,出台《关于巩固拓展“海棠夜话”参事议事机制的十五条措施》,在总结工作成效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践行“四下基层”,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转化机制,推动基层“多元共治”走深走实,切实解决群众难题,以党建生命力为建设和美乡村和美好社区提质赋能。 本报记者 李海明 通讯员 许恺

责编: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