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梅芳正与村民一起走在柑橘地里。 (兴田村村委会供图)
“小蒋妹妹,这是刚摘下来的柑橘,快尝尝甜不甜。”
“嗯,特别甜!到了市场上,肯定一堆人抢购!”
这是我和村民马宗明的一段对话,也是我融入兴田村的象征。
去年7月,踏出校门的我背上行囊,来到广西桂林市兴安县界首镇兴田村,成为一名到村任职选调生。村里工作要如何开展?村民能不能认可我?作为“乡村小白”,我很紧张。
也许是看出了我的无措,村书记邹福贵带着我一起入户走访。通过走访,我了解到:兴田村有3000亩柑橘产业示范区,柑橘种植达百余户,但柑橘种植同质化严重。如何改变柑橘种植现状,成为村“两委”面临的难题。
“我家果品质不行,价钱不好,该怎么办啊!”村里柑橘种植大户马宗明一脸忧愁。我和村书记在柑橘地里遇到种植户马大哥。“以前一斤能卖2.8元,现在只能卖1.5元,差距太大了。”为此忧愁的不止马大哥一户。作为当地村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柑橘是他们心情的“晴雨表”。
我想到,镇里农业服务中心曾开展过柑橘种植农技培训,是否可以从此入手?我来到农业服务中心,联系上了县农业农村局,局里给我推荐了柑橘种植专家王教授。在我的牵线搭桥下,王教授与马大哥结成了产业帮扶对子,王教授定期到柑橘地里提供种植技术服务,引导其调整种植结构。其间,我也跟着王教授蹲在柑橘地里,浇水、松土、施肥,学到了不少柑橘种植和养护知识。
夏季是柑橘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为避免浇下去的水很快蒸发掉,我们选择在傍晚浇水。太阳下山后,我到柑橘地里,打开手电筒照亮田间地头的路,拧开一个个喷灌头,和果农们一起为柑橘树“解渴”。夏季蚊子多,免不了被蚊子“偷袭”,身上被叮了一个又一个大红包,但丝毫不影响大家干活的热情。田间地头的这些点点灯光照亮了村民的幸福路,也点亮了我的乡村振兴梦。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王教授的精心指导和马大哥的悉心栽培下,柑橘品质得以提升。以马大哥为例,他家柑橘收入增加了2万多元。看到结对帮扶如此成功,我和村“两委”干部开始在全村推广种植经验,探索“村委+专家+果农”协作发展模式,让果农们主动参与村委组织的柑橘科学种植知识培训和专家现场指导活动。
柑橘上市时,我还带着新鲜的柑橘去附近的水果交易市场进行推销,寻找有意向买果的收购商,协助果农签订协议。为了更好地销售柑橘,村里决定让村书记进京参加水果展销会。我便和果农一起,到柑橘地里选果、摘果,并对接广告公司,设计出具备村庄特色的包装盒和宣传海报,让村书记带着一起进京。这次展销的柑橘品质佳,颜值高,引来不少客商试吃、购买。此次“进京赶考”为我村柑橘“考”出了名气,提升了柑橘销售效益。
走在柑橘地旁,剪刀“咔嚓咔嚓”的响声绵绵不绝,果农们穿梭其中,忙得不可开交。“小蒋妹妹,快来尝尝这个橘子,很甜的。”“李大姐,您种的果香香甜甜的!”与村民们奋斗在一起,心里比吃了蜜橘还甜。看着果农们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我不由得感慨:在村里工作,真好! 蒋梅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