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辉煌 村宝之光丨福建赤溪村:弱鸟先飞,滴水穿石
2024-08-02 09:32: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赤溪村村口竖立着“中国扶贫第一村”的石碑。(赤溪村村委会供图)

  驱车走近福建省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远远就能看见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刻着“赤溪 中国扶贫第一村”9个大字。

  “这块石碑是我们的‘村宝’,是我们40年来脱贫致富的见证。从输血式扶贫到换血式扶贫,再到造血式扶贫,我们发扬‘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精神,创造了‘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的扶贫开发经验。”赤溪村党总支书记吴贻国说,“如今,我们接续奋斗,正从‘中国扶贫第一村’向‘乡村振兴样板村’华丽转身。”

  1984年6月24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了一封读者来信《穷山村希望——实行特殊政策治穷致富》,信中写道:“他们祖祖辈辈吃番薯度日,偶尔到外地买几斤大米,只能在春节吃两顿,或供妇女‘坐月子’吃几天。他们身上穿得破破烂烂,有的人买不起鞋子而光着脚板……”这篇报道把位于闽东太姥山西麓大山褶皱里的赤溪村的贫困展现在世人面前。当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全国扶贫开发工作就此启幕,赤溪村因此被称为“中国扶贫第一村”。

  1984年以后的30年时间里,赤溪村历经十年“输血”就地扶贫、十年“换血”搬迁扶贫、十年“造血”旅游+产业扶贫的艰苦历程,走出一条“旅游富村、农业强村、文化立村、生态美村”的路子。在这个过程中,赤溪村大部分自然村陆续搬迁到中心村。党的十八大以来,赤溪村迎来了“造血”式扶贫新机遇,先后被列为省级开发扶贫重点村、全国旅游扶贫试点村、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试点村等,获得一系列扶贫政策支持。在村党组织带领下,利用紧邻太姥山景区的区位优势和山地资源,赤溪村加大旅游开发力度,发展特色产业,流转土地1070亩,建起有机茶、名优果蔬、珍稀苗木等现代农业基地;组建赤溪旅投公司,建设旅游集散中心、下山溪溪谷度假区等旅游项目……

  不仅慕名来到赤溪村的游客多了,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多了,在外打拼的能人也陆续回来了。2013年,90后大学生杜赢带着女朋友回村里创业,在赤溪村开了第一家茶叶加工厂;2014年,在外打工的钟品灼回到村里,建起农产品种植与加工基地,当起了电商;2015年,在外做生意20多年的吴贻国回村,带领村民种起了食用菌,2021年当选为“一肩挑”。

  2016年2月19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通过人民网与赤溪村干部群众视频连线,总书记在视频中勉励赤溪村的乡亲们再接再厉,自强不息,继续努力。赤溪村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嘱托,2017年底所有贫困户全部脱贫。2018年8月,以赤溪村为中心、辐射周边8个行政村的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纳入福鼎市整体规划,赤溪村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白茶是赤溪村的支柱产业,全村418户几乎家家户户种茶,2017年茶叶产值2000多万元,但是一家一户单干为主的发展模式瓶颈显现:没有自己的品牌,茶叶品质参差不齐,卖不出好价钱。2021年以来,在村“两委”引导下,赤溪村将全村茶园标准化管理,在科技特派员指导下打造生态茶园,统一约定“不用除草剂、不用化学农药、施有机肥”等。吴贻国介绍,尽管茶叶产量有所减少,但是品质大幅提升。目前,赤溪村生态茶园达到2200多亩,人均1.2亩。

  这几年,赤溪村先后引进品品香、六妙、华祥苑等茶业龙头企业入驻,为村民提供就业机会并帮助村民解决茶青就地销售问题。2023年,全村茶叶产值达到5000多万元,仅茶叶一项,村民年人均纯收入就有2万余元,当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35万元。

  本报记者 林华维

责编:蒋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