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辉煌 村宝之光丨青海班彦村:搬出大山天地宽
2024-09-27 09:12: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班彦村村民们过上了新生活。 (五十镇人民政府供图)

  清晨,当高原的第一缕阳光照进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村,一眼便能看见村文化广场屋顶上几个醒目的红色大字——“班彦,一个感恩的地方!”

  班彦,在土族语言中有幸福、富裕之意。海东市互助县是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自然景色雄奇秀美,但山大沟深交通不便。曾经这座地处六盘山连片特困地区的村庄里,十年九旱,100多户人家零散分布在山梁沟坡间,长期喝窖水,村民们的生活只能和“贫穷”“落后”联系在一起。

  2016年,班彦村实施易地搬迁,村里129户484人从2800米的高山上搬到了山下的平川,开启了新生活。自此,班彦村的历史翻开了崭新一页,班彦村几代人“出深山、斩穷根”的夙愿成为现实。

  如今的班彦村里,一幅幅今昔对比图无声“讲述”着从土坯房到砖混房、从烧土炕到电火炕、从烧柴火到天然气灶台一体化、从2016年前的驴背上驮水吃到自来水安装和厨房之“变”。

  2016年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正在建设中的班彦村,他冒着蒙蒙细雨,走进村民吕有章的新家。“总书记来的时候,班彦村的易地搬迁房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配套设施还在加紧建设。”班彦村党支部书记仲关因保回忆,“那时候路面还没硬化,总书记是踩着泥泞进的村。”总书记来视察的一幕幕,他和村民们一直镌刻在心。

  “总书记对一家人说,党和政府就是要特别关心你们这样的困难群众,通过移民搬迁让你们过上好日子。”仲关因保说。

  “时光一晃,8年过去了,村里的发展宛如按下了‘快进键’,大家的生活也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仲关因保介绍,如今村子里通了天然气,亮了路灯,村民都住进了新房,随着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幼儿园等基础服务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完善,如今的班彦新村,院落特色鲜明、住房整齐美观、村容干净整洁、基础设施齐全、生态环境优美。

  当群众搬出深山住进新村,如何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又成了班彦村面临的新问题。2006年,土族盘绣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因为这一优势,班彦村投资发展盘绣制作特色产业,培训绣娘370余人次,吸纳产业户145户。

  “避开农忙时节,我们也会经常组织青绣、香包比赛,还有安昭舞、轮子秋表演等活动,大家参与的热情也都很高。”作为村子里的讲解员,李维花对村子一路以来的发展了然于胸,一路跟随来访者来到盘绣园介绍着村民丰富的生活。

  感恩奋进一直是班彦村发展的精神信条,为此班彦村打造了“党恩惠泽,奋进班彦”主题教育感恩基地和“携支部共建、促乡村振兴”班彦村特色党建品牌,既展示了班彦村群众自力更生、增收致富的决心,又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感恩奋进”,表达感谢党带来的美好生活。

  依托青海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等优势资源,班彦村以红色经典旅游为主引擎,与文旅、研学有机结合,打造“党恩惠泽,奋进班彦”主题教育基地,综合运用观摩、讲授、体验等教学方法,展示班彦群众的生活与变迁,切实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提质增效。“到7月底,我们共接待各类观摩学习团3.2万余人次,开展培训教育8600余人次。”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党委副书记马毓琨向来访者介绍着基地的学习观摩情况。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班彦村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全村群众的精神为之一振。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到2023年底,班彦村人均纯收入达14130元,较8年前翻了近5倍,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56.5万元。

  本报记者 华贤东

  通讯员 马虎林 马毓琨

责编: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