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牵挂 流动党员回乡记丨贵州省黔西市:“归巢”党员成“智库”
2025-02-06 16:12: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腊月二十三清晨,贵州省黔西市太来乡芭蕉村。山雾裹着寒气往衣领里钻,童容哈着白气走过新硬化的小路,背包里装着《未成年人保护法》小册子,打算村里会议开完后再去走访村中几户有孩子的家庭。

  童容曾在毕节市社联社工服务中心工作。2024年11月,芭蕉村党支部经过初步考察筛选,确定了村党支部书记后备力量人选。童容名列其中。这不,年底她回村了。

  村会议室的铁炉烧得很旺,已经来了20多位党员。有人袖口沾着泥灰,那是刚从蔬菜种植大棚翻土回来。童容掏出笔记本,边听边在“志愿服务长效化”旁画星号。

  “像童容这样的流动党员,给咱村提了许多‘金点子’。”村党支部书记焦开宝说。

  童容掏出手机点开相册,她之前服务的大方县双山镇双山社区,就成立了志愿者服务队,协助村里组织开展多项志愿活动,成效很好。“咱们村现在缺这个。”她跟大伙说,“留守儿童假期没人管,空巢老人居家安全隐患大,都需要志愿者帮忙。当务之急,咱村应考虑建立常态化志愿服务队,调动村民参与本村事务的积极性。”焦开宝接过话茬说:“你是做社工的,村里的‘一老一小’数量这么多,你再琢磨琢磨,怎么服务得更好。”

  午后走访变成现场教学。在留守老人李奶奶家,童容用手机帮助李奶奶完成了合作医疗缴费,顺手在清单上添了行备注:“需要熟悉网上合作医疗缴纳程序等。”

  “志愿者不能老想着摆拍,要当‘留鸟’不要当‘候鸟’。”童容把调查得到的本村急需志愿者类型和人数的清单拍照,发进太来乡流动党员群。

  “咱得按农时、按刚需定制服务,像种地一样精耕细作。”她恳切地对焦开宝说,“我可以发挥社工资源链接的专业优势,将有志服务家乡发展的青年人才组织起来。”

  山村的冬夜比城市黑得更早,但村党群服务中心那盏灯亮到晚上10点,返乡流动党员与基层治理的双向奔赴,正在黔西孕育着暖流。

  黔西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春节期间,黔西市采取集中培训、座谈会、电话问访等形式,与全市2385名流动党员深入交流,听取他们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这些心系家乡的‘候鸟’,就是家乡发展的‘智库’。”

  本报记者 周静文 通讯员 黄静

责编: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