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重要论断,明确指出要坚持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人才是事业之基、发展之本,各个领域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我们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抓好人才的“引”“育”“留”工作,坚持扩增量、优存量、提质量,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以高质量人才工作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广开门路选育“金种子”,壮大优秀人才增量。要当好人才的“伯乐”,坚持求贤若渴、不拘一格,善于发现、挖掘人才。要深入机关企事业单位调研,精准摸排乡村振兴、教科文卫、现代金融、应急安全等领域专家人才需求,绘制人才引进清单,开展急需紧缺人才引进。摸清“家底”,深挖乡土人才“潜力股”。聚焦乡村产业发展,建立乡土人才信息库,摸排挖掘“土专家”“田秀才”。深入开展乡村人才认定工作,使“土专家”“田秀才”有名有分,着力锻造扎根基层、传承技艺、发展致富的乡土人才队伍。持续健全人才服务体系,落实激励人才措施,给予税费优惠政策,广泛开展“乡村之星”“新时代工匠”“学术技术带头人”等评选表彰,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
搭建成长成才“大舞台”,优化人才创新生态。良禽择木而栖,人才集聚离不开优质的平台载体。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与发达城市相比有不小差距,建设吸引人才、造就人才、成就人才的平台体系,就要更加注重立足县情实际,集中优势资源,科学精准编制人才需求目录清单,采取“假日型”“候鸟型”“契约型”等柔性方式,积极引进各类专家人才,做到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要坚持积极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以事业留人、用平台聚人,建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容错机制,探索更多授权松绑事项,破除制约人才大展拳脚的机制障碍,让人才能够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营造百花齐放“大环境”,破解人才流失问题。
推进高质量发展,环境为本。层次水平越高的人才,对发展环境就越看重、越讲究。优良的人才环境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对内产生凝聚力、创造力和推动力,对外产生吸引力、竞争力和影响力,事关一个地方发展的根本。要建立完善人才联系服务机制,分层分类确定联系服务人才对象,在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应人才之所需、想人才之所想、急人才之所急。探索人才全方位、个性化、精细化服务模式,既办好干事创业的关键大事,也做好衣食住行的日常小事,构建宜居宜业的人才生态。营造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社会环境,公正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工作环境,待遇适当、保障有力的生活环境,厚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县域人才发展沃土,让县域人才“种子”生根发芽。(临漳县委组织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