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到县里找挂钩联系的领导反映困难,软磨硬泡,领导架不住,就结合分管工作,协调了一个低保名额给村里。村干部连称给村里办了件实事。可后来这“空降而来”的低保,没落到该给的人头上,在村民中却引起质疑,落下埋怨。
办事不讲程序的做法在一些地方十分普遍。现在,一些有“本事”的干部总是能跑来大大小小的项目,有些领导也喜欢将优惠政策和项目给能够快速出成绩的村。这种办实事不讲程序的做法使本就不足的公共资源分配更加不合理,有些最需要受益的群体没有享受到政策和扶持,导致有限的公共资源不仅没有用到刀刃上,还造成矛盾、滋生腐败。
那些有关系、会来事的干部总能想办法得到青睐、招徕项目,这容易导致群众对干部工作能力出现认知偏差,认为能拉来项目的干部才是好干部,而那些只知道埋头干活的干部不是好干部。殊不知,个别干部利用自己的关系“努力”的结果,很可能会从中捞取利益。一些干部认为资源太少,铺的面太大没有效果,就打造几个所谓的标杆村,但没有考虑项目是不是适合或是需不需要全往一个地方送,使得本就缺乏的资源没有达到最优的使用效果产生浪费。
要解决不讲程序办事的问题首先应当完善审批和表决制度,不能只听一两个领导的一句话。其次还要充分发挥纪检、监察等部门的职责,对不按程序办事的领导和利用人脉和不正当手段跑项目的干部进行责任追究。最后还要真正让百姓拥有话语权、知情权和监督权,让决策变得更加透明。
现阶段我国的公共资源相对匮乏,办事不讲程序导致资源浪费的问题必须尽快解决。只有正规的程序制度才能让公共资源最大化最合理的利用,减少社会矛盾,杜绝腐败滋生。(河北秦皇岛北戴河区组织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