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融水团团长唐荣华:当好“乐团团长”,奏响科技兴农之歌
2022-05-06 09:19: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倪敏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唐荣华(右)和融水县莲花岭油茶种植示范基地负责人交流。

  编者按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部署,中央组织部会同农业农村部等部门统筹全国涉农科技人才资源,向160个重点帮扶县选派科技特派团。各团纷纷理顺工作机制,踊跃下沉一线,深度参与重点帮扶县的乡村振兴事业。

  本报推出“连线团长”栏目。记者跟随团长们穿行乡野的身影,聆听他们作答农民“急难愁盼”难题和“点石成金”的故事,感受他们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和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喜悦,见证他们把论文写在乡村振兴事业中的热切与执着。

  “五一”期间,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唐荣华在南宁的家中“宅”着,但他的心早飞到了苗山,牵挂着那里的人和苗。

  57岁的唐荣华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广西融水团团长。身兼多职,他需要在不同身份中来回切换: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农业农村部花生专家组成员、广西农业科学院研究员。但自从担任融水团团长后,唐荣华便把科技特派团放在了自己工作清单的“第一位置”上。

  “我曾到融水采访过,那里山高路险。”记者的一句话,引来电话那头唐荣华的共鸣:“融水是‘八山一水一分田’,去融水工作,首先身体要好。”为抢抓农时,他在最近一个多月时间里,3次率团赴融水对接工作。

  一个多月跑3趟,对很多年轻人来说,强度都算是大的了。但在唐荣华看来,没什么了不起的。因为,特派团的专家们都很拼。团里有两位专家年龄比他大,也都全程参与,让他既感动又振奋。他甚至向融水县的父老乡亲表态:“只要县里需要,我们随时进山!”

  “3月22日、4月18日、4月28日。”唐荣华把每一次到融水的日子,都记得很牢。4月28日,他参加融水县乡村振兴科技特派员工作会议,向与会的广西乡村科技特派员代表、产业带头人宣讲国家科技特派团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助力融水乡村振兴。会后,他带队赶到永乐镇莲花岭油茶示范基地,考察油茶田间管理工作。次日,前往和睦镇红星村,在甘蔗花生复合种植基地考察甘蔗、花生出苗情况。4月29日夜里才回到南宁。

  两天的行程安排得很满、强度很大,专家们虽很辛苦,但收获也是满满的。“我们和全县的各产业团队细致对接,帮助其融入国家科技特派团的大项目、大资金、大视野中,还给各级科技特派员和产业带头人充了电、加了油。”

  长期在基层,和科技特派员们接触时间长了,唐荣华觉得,如果说科技特派员是“单兵作战”,那么国家科技特派团就是跨学科、跨部门的“团队作战”,为乡村提供全方位科技服务的“海陆空作战”。他打了一个比方,科技特派团里既有广西的专家也有区外的,各有所长、各司其职,“好似一个乐团,有主唱、鼓手、贝斯手、键盘手,合作奏响一曲乡村振兴之歌!”

  谁说科学家就不懂浪漫?既是科技团团长又是“乐团团长”的唐荣华向记者展示了他们的“乡村振兴新作品”:按中组部要求,快速对接县委组织部并完成服务承诺书签订,结合融水当地产业特色及发展诉求,全团分6个产业组,主攻花生、生猪、肉鸡、水稻、中草药、杉木等方向产业的种养技术瓶颈,帮助融水开展产业技术服务、引进推广品种技术、集中攻关技术瓶颈、培养帮带本土人才、拓展农业产业功能、推动农业产业标准化应用,打造一批“土字号”“乡字号”产品品牌。“我们分组可能没其他大团多,但不代表我们战斗力不强!”唐荣华自信地说。

  说到就要做到。这一个多月里,在融水的田间地头,当地群众经常能遇见国家科技特派团的专家们。他们俯身大地,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带着农民赚。

  “融水有7万亩甘蔗,产量低、效益低,农民种蔗积极性也低,甘蔗的种植效益亟待提升。”从一线收集问题后,唐荣华及时带团队“复盘”。他领衔研发的“原地轮作超宽行甘蔗花生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已在和睦镇甘蔗种植基地率先投入使用。这项技术在保证甘蔗产量大大提升的同时,每亩甘蔗地还可以复合种植0.3亩到0.6亩的花生、大豆等作物。作为花生专家,唐荣华还为基地引进了多个花生良种,尽可能做大效益“蛋糕”。

  既帮助产业做大,又培育本土科技“新苗”。一个多月来,唐荣华所在的花生产业组直接对接帮扶融水10多位乡镇农技人员。这其中,和睦镇农业服务中心的黄荣波,在他的指导下,已经能参与到科技特派团融水甘蔗花生复合种植技术示范基地建设中了。这让唐荣华很振奋,“乡村振兴的未来,在这些本土人才身上。”在今后的工作中,特派团将充分依靠农村党员干部队伍,激活农村创业人才团队的活力,让他们成为新产业、新模式的开路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我是团长,在为团内专家做好服务的同时,5月份,我打算至少再去融水两次,走访3到5个乡镇,与我帮扶的技术人员面对面交流。”唐荣华说。

  这个“五一”,还能做什么呢?“我的脑子里,每天都在谋划下一步帮扶苗山的工作!”唐荣华告诉记者,团里有的专家是广西的,将安排他们5月再去融水实地指导1次到2次。因疫情防控暂时来不了的省外专家,安排他们对融水的相关产业开展线上指导服务。“把发条上紧再上紧,帮扶群众的脚步不能停!”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