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感情做,就有做不完的事” —— 记贵州省余庆县大乌江镇马龙村驻村第一书记秦松
2023-04-21 09:36: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高倩 周静文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春天一到,贵州省最美劳动者、余庆县大乌江镇马龙村驻村第一书记秦松就忙了起来。每天清晨,他准时出现在村里的茶场、果林,和大伙一起干活。

  马龙村这几年的蝶变,离不开秦松的辛劳付出。驻村2000多个日夜,他带领村民把苦日子变得越来越甜,鞋子磨烂了9双,汽车新增了11万公里里程,民情日记记了满满9本。越来越黑的肤色、越来越退后的发际线、越来越柔软的心,都是马龙村留在秦松身上的印记。

  秦松(左)在农户家看自来水供应情况

  驻村初期,缺水是秦松面对的第一个难题。马龙村有27个村民小组、898户、3214人,山高坡陡、地广人稀。到村之初,秦松经过挨家挨户走访,发现村里有12个村民组、660户群众没有安全饮用水,通水率不足50%。缺水是共性问题,但是村民们缺水的情况也各不相同,有些是缺水源,有些是有水源但缺取水设备。

  “我们白天干活、晚上挑水,桶都不晓得摔烂了多少只。”村民陈江平说,家里吃水要到坡底去挑,然后沿着陡峭的石梯子一步一个台阶上行,往返一次最少一个小时。“一定要让村民们喝上自来水!”秦松立下誓言。那些日子,他四处奔走,最终化缘化来了60多万元的水管、水泵、电线,又争取到项目资金160万元,修建了蓄水池34个,铺设管网100多公里,一下子解决了全村900多人的喝水难题,实现了安全饮水全覆盖。“真的很感谢党派来的好干部!”拧开水龙头,自来水哗哗流出来,陈江平现在再也不用下山挑水了。

  水通了,村中的泥水路、断头路成了秦松心心念念的事情。没有路,住在山腰的村民出入靠步行,运输靠肩挑背扛,外面人也很少进村,村庄犹如世外桃源,美是美得很,就是穷。“没有路,我们种的粮食、养的牲口都卖不出,好多东西低价卖都没有人愿意进来收。”岩上村民组组长王明坤说,他家竹园里的竹子只能拿来当柴烧。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势在必行。秦松四处要项目、跑资金,一次次的努力,终于得到遵义市公路局的支持,最终争取到各级各部门专项资金860余万元。为说服有意见的群众,秦松带着党员干部一户户走、一家家问,有问题就开导,没问题便唠家常,妥善处理了占地带来的难题。2018年初,道路整修工程正式开工,随后一年多,全村修建通组公路、扶贫公路72公里。现在,宽阔的大马路沿山底攀爬,蜿蜒而上,将所有村寨拥抱在怀中。“路通了,车子可以开进村,家里的猪啊鸡啊包括竹子,都能换成钱喽。”王明坤开心地说。

  村庄的基础设施上了水平,接下来,就要让村民兜里有钱。一直以来,马龙村村民守着三分薄田,看天吃饭,贫穷如影随形。秦松知道,要彻底拔除穷根,首先要彻底破除村民看天吃饭的习惯思维,其次要找准产业提升造血功能,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经过外出考察,村干部与技术专家反复商讨,确定了发展苦丁茶、脆红李等特色产业。“无中生有”的事最难办,首先得让村民支持、参与新产业发展。秦松和村干部先后召开动员会、培训会200多场,他还特意买了一个大喇叭,用群众听得懂的乡音土话反复讲种植苦丁茶、脆红李的好处,以及村里对新产业的扶持政策。

  “秦书记都是为大伙好,他的话我们得听!”村里的党员率先行动,他们流转了部分土地种起了苦丁茶。慢慢地,特色种植路子越拓越宽,群众干劲越来越足。目前,该村已因地制宜发展脆红李2000余亩、苦丁茶3000余亩,林下养鸡、鸭、鹅3万余羽。现在,在村民的家庭账本中,茶叶已经成为最大的一笔收入。“我前年种了50多亩苦丁茶,今年为家里增收了10多万元。”村民陈勇说,他家种了两年多茶叶,增收效果明显,希望靠茶养家的好势头延续下去。

  为了保障农产品卖得好,他还帮助争取到上海对口援建帮扶资金350万元,建起了一座现代化茶叶加工厂,让茶叶价值更高、茶香飘得更远。“跟着秦书记干最靠谱!”毛家沟组村民梁禄军的话,是全体村民的心声。现在,随着养护、加工水平上来了,茶青、老叶片、枝条都能卖得出去,每亩茶园收入达8000元。

  在村里驻扎的时间越长,秦松就越爱这里;和村民唠嗑越深入,他就越爱这里的人。村民们同样也舍不得秦松走。前些天,马龙村岩上组82岁的孤寡老人陈兴贵给他送来了一批自己种的蔬菜和腊肉,还拽着他的手说,这是自己家中最值钱的东西。说得秦松感动又辛酸。

  这几天,秦松天天跑马龙村小窝坨组聋哑人小周的家。这孩子17岁,是孤儿,2021年1月家里失火,仅有的木房烧成了灰。秦松考虑,先让孩子有个窝,把新房子给他造起来。但是,所有帮扶政策用尽,修造及购买生活必需品的费用,还差一大截。秦松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还把手机通讯录翻了个遍,把老板朋友的电话打爆,拼拼凑凑加社会捐助,凑够了钱,一栋带着温度的新房子终于盖了起来。

  这些天,秦松和镇村干部找到了在深圳打工的小周,费了大力才让他“回新家看看”。小周回村后,秦松还为他申办了每月600多元的低保及聋哑残疾二级补助,并努力为他寻找适合的岗位。“小周很喜欢新家,我和他的邻居经常去看他,教他煮饭、烧菜。”秦松说,“希望这苦命孩子战胜生活的残酷,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驻村工作,如果采取一种幡动心不动的态度,对一切无动于衷,就无事可做。带着感情则有做不完的事。”秦松说,虽然脱了贫,但马龙村原先是贫困程度排在全县第一的村,光棍20多人,残疾人200多人,所以他每天都打起精神拼命干。“我是农村出来的人,知道农民的苦,帮助他们是我驻村的初心。”

  这几天,除了小周,最让他挂念的是农田干旱情况。自去年夏天到现在,村里没有下过一场透雨,水井全干了,4月14日上午一统计,因为缺水需要改种旱作物的田块有500亩。“饮水可以保障,灌溉还得靠天,人并不总能胜天,所以要想其他办法来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农户生活水平不下降。”秦松说,“这又有一大堆事情要做。我不怕,我就喜欢挑战自己。”

  中午吃饭时,他打通了老婆的电话,匆匆说了几句又挂了。“有家不回,老婆怎么会没意见?但好在家里没人怪我,老婆也给我打了99分,减掉1分是不顾家。很高的分啦!”他笑着说。

责编:尹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