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 记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东港镇山联村党总支书记朱虹
2023-07-10 09:40: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华贤东 朱秀霞 李慧 虞嘉晔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东港镇山联村党总支书记朱虹(左二)在工作中。

  多年以后的今天,朱虹望着如今白墙黑瓦、小桥流水的山前嘉园度假村,她依然能记起顾山顶上晨曦的微光、簌簌的树叶以及和老书记吴岳平对话的细节。

  一句客套话的缘起

  大学毕业后,朱虹在无锡市一家汽车销售公司工作,年收入近5万元。2007年,朱虹回村参加党员转正大会。会上,她自信热情、落落大方,将心中所想倾泻而出。“当时也没准备稿子,当着全场200多名党员的面,我说了这样一句话:如果将来有一天山联村需要我回家做贡献,我肯定会义不容辞。”朱虹看似客套的一句话,让坐在台下的村书记吴岳平记在了心里。

  那时候的山联村,几乎没有年轻人,也几乎没有像样的经济来源,村民私办的小工厂污染了村庄环境,到处污水横流;不少建设工程在当地开山采石取土,不但毁了青山,还留下了无数坑坑洼洼的宕口。村里有30多名矽肺病人,全村负债1400多万元,生态环境“欠帐”更是无法估量。

  重现一个青山绿水的生态环境,彻底改变“穷村庄”的面貌,是刚刚走马上任的吴岳平能想到的最好办法。但村委会老龄化严重,连个会电脑的人都没有,吴岳平意识到,思维敏捷、充满自信的朱虹,就是村里现在最需要的人。

  几天后,吴岳平拨通了朱虹的电话,正式邀请朱虹返乡工作。“您给我两个月的时间,我一定回来。”没有跟父母商量、没有跟公司沟通,朱虹却给了吴岳平最安心的回答。

  任何一家单位都喜欢主动做事、肯挑担子的人,不出意外,朱虹被公司强烈挽留。因为表现优异,当时的朱虹即将升职加薪,突如其来的辞职报告让企业也猝不及防。“得知我是要回村里工作,每个月只有不到两千元的收入,老板甚至把我的辞职信都藏起来了,说什么也不愿意放我走。”

  坚定自己的选择,并为其负责,是朱虹的信条。“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乡,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另外,一位村书记仅仅是跟你有一面之缘,就愿意相信你,我感受到的是求才若渴。”这种信任与被需要的感觉,令朱虹如沐春风。

  初出茅庐签下“军令状”

  2007年夏天,22岁的朱虹回到了村里。她每天最早上班最晚下班,但不到半个月,满腔的热情便被浇灭了大半。“当时回来也没有什么职务,只是一个村里招的大学生,没人找我,也没人跟我说有什么工作,每天只能写材料开证明烧水拖地,我是闲不住的人,每天都很焦虑。”

  “你知道我们村里有多少人,多少自然村,多少条河吗?”像往常一样,朱虹为办公室的陈祖益倒水,陈祖益过去是镇环卫所的所长,退休后被村里返聘为老龄会会长,不常说话的他,突然向朱虹发问。“我当时回答‘不知道’,因为没人跟我说过,他跟我说,‘你来了大半个月了,这些基础信息都不知道,没人会告诉你,应该是你自己主动去了解,在村工作,一定要手勤、腿勤、笔勤,多看多问多记’,我恍然大悟。”

  当时留给朱虹彷徨与适应的时间并不多。朱虹回村半年后,山联村便开启了新农村建设,山前嘉园项目箭在弦上。在一片质疑声中,吴岳平选择将任务交给朱虹全权负责。领了“军令状”的她,全身心地投入到规划、拆迁、挖掘文化元素中去。

  “在农村,拆迁难,比拆迁更难的是迁坟。”在山前嘉园的项目工地上,全村有1000多个坟头,按照工期,需要在40天内迁完。对于朱虹来说,2008年的工作以上下半年为界,泾渭分明。上半年与村书记商讨如何挖掘村庄的文化元素并将其融入山水资源中,下半年则是全身心扑在工地上抓工程进度。

  “那时候我们有一句口号‘雨天当晴天,黑夜当白天’,大家都着急,因为村庄的环境早一天好起来,就能早一天吸引投资。”那段日子里,朱虹很忙,但充实而具体,暴雨天里跟工人们一起扛100斤的水泥,在盛夏里连续两个月泡在工地上,为一波一波来参观的客人们描绘山联村美好的未来……

  每天都筋疲力尽,但创造的喜悦压倒了一切,朱虹很快喜欢上了这种生活。最终,山前嘉园如期建成,朱虹提出的“知青小屋”“农具陈列馆”“百草园”青少年生态文明实践园地等项目,已是村里一处别具特色的风景,对于朱虹而言,这是最美好的收获。

  每一次失败更加刻骨铭心

  山前嘉园是山联村发展的一个转折点。持续了一年多的环境改善,让朱虹终于可以思考如何发展产业,兴村富民。2009年4月,锚定旅游兴村的朱虹,牵头创办了山联村首家农家乐,为犹豫彷徨中的村民们作出了示范。为了增加乡村旅游的内容深度,山联村还引进了贡黄菊,打造了千亩菊花园……此后的故事,朱虹本可以一帆风顺地说下去,但她更愿意提起自己的失败经历。

  “村里也没有基础产业,选择特色产业的时候,脑子完全是乱的。”最开始的时候,朱虹选择的是龙虾养殖。“当时无锡的龙虾最高能卖到6块钱一只,很有发展潜力。我们从40亩开始养,后来到200亩,但这次尝试是失败的。”

  小龙虾养殖有几个特点,一方面饲料都是螺蛳、鸡肉等肉类,另一方面龙虾在蜕壳时也会自相残杀。“养殖成本高,产量低,前期准备不足让我们吃了大亏。最后我们算了一笔账,我们必须将龙虾卖到35元以上才能平衡成本,但当时市面上的龙虾价格是22元一斤。”

  连轴转的工作节奏,让朱虹常常带病上阵。有一次朱虹早上在医院吊水,下午还要赶回村里接待。晚上母亲一直抚摸朱虹贴着胶带的手,半天说不出话。

  失败的经历,让朱虹意识到产业发展不能一蹴而就,山联村将重心转向基础建设的同时,朱虹也如海绵一般学习和吸收专业知识,为山联村选取更合适的特色产业。目前,山联村已形成红豆杉实生苗繁育基地、水产养殖基地和特色观光农业三大现代农业集群。

  2013年,山联村开启全域旅游规划,朱虹如当年做农家乐一般,尝试打造民宿产业,同样也失败了。“为什么没有成功?因为与农家乐不一样,民宿需要有业态,需要有人流量,需要有良好的基础设施等。”

  短暂的沮丧过后,朱虹从失败中汲取教训,择机再来。“正是有了这一次的失败,才促成了我们2018年新一轮高标准的民宿村建设,现在我们将过去有20多户人家的小湾里村,引进社会资本翻建成高端民宿群,每间民宿一年平均有500万元的收入,如今已经是山联村的一张亮丽名片。”

  期待更加年轻的同路人

  2020年1月,朱虹当选为山联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旧貌换新颜后的山联村,也迎来了“绿色家园”“生态村”“旅游示范村”等各类荣誉。近两年,山联村接待游客量突破了100万人次,全村村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实现了全覆盖,60岁以上老人每年还可以免费享受大病医疗保险和体检。这也吸引了许多像朱虹一样的年轻人回到山联村。如何为村里培养青年人才,做到人尽其才,成为朱虹心中的“重头戏”。

  “小吴负责民政、小孙负责民兵、小张是妇女主任……”目前山联村已有9个年轻的大学生,朱虹要求,每个人至少要全权负责一项工作。“跟着别人看,是学不到东西的,因为你拍不了板,就不会思考,你只有真的担责,才能体会到那种压力,才能有所成长。”这是朱虹的经验之谈。

  除了每月的正常会议外,朱虹每月还会单独给年轻干部开几次会,了解他们的工作状态与情况。从今年开始,朱虹还启动了“青年讲堂”项目,每个月都会请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来到山联村,为村里的年轻人上课。

  第一节课,由朱虹自己担任主讲人。望着台下一双双闪亮的眼睛与稚嫩的脸庞,她脑海中想起的是自己第一天回到村里的场景:树木放肆地生长,缺乏人气,整个村子安静得可怕。如今的山联村产业兴旺、人才济济、生机勃勃,她由此将思绪拉回,说出了自己讲课的标题:“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责编:尹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