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丰景|“哈尼儿子”的“特别家书”
2024-04-29 14:33:00  作者:聂伟 通讯员 绿春组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张雷

  张雷一家三口。(绿春县委组织部供图)

  张雷向村里的妇女宣传妇女权益保护。(绿春县委组织部供图)

  白天的张雷,通常是这样的:一顶草帽、一双运动鞋,在哈尼族村寨里走家入户开展工作,风风火火。夜晚的张雷,往往是另一种形象:一盏台灯、一部手机,在手机备忘录里写家书,安安静静。

  在云南省红河州绿春县平河镇的两年时光里,这位90后驻村第一书记成了村民们的“哈尼儿子”,也养成了给妻子写家书的习惯。一幕幕乡村烟火,被他纪录下来,与妻子分享。这样的“特别家书”,一共有227封。

  “2022年3月19日,我踏上了前往绿春县平河镇驻村的旅程,对于这个边陲小城,我记忆寥寥,只知道这里都是少数民族,这里不通高速。这一次,我决定用两年的时间来了解、探索,成为一个地道的‘村里人’。”张雷一到村,就给妻子写下了第一封家书。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地道的“村里人”呢?东角村是一个哈尼族村寨,张雷到村后首先要过“语言关”。他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好点子:在入户时邀请村干部当“向导”和“翻译”。在与村民交流时,他多听少说,专注记录。闲暇时间,他就向村干部学哈尼话,了解风俗习惯。慢慢地,在他一声声的“阿哥、阿姐、阿叔”中,村民们感受到了他的热情和真诚,逐渐向他打开心扉。

  走村入户、风吹日晒,张雷的工作节奏始终跟着村民劳作、生活的习惯走。直观变化不仅有他对村民情况如数家珍,还有迅速黝黑的肤色。“尽管我已经很注意了,到哪都戴上草帽,但还是挡不住这里太阳的火热!”张雷笑得很骄傲,黝黑的肤色,是他成为一个地道“村里人”的光荣底色。

  在远离城市的大山里,没有光污染,夜间的星星多且亮。张雷说,没事时,自己喜欢盯着星空想事儿。

  2023年的一个夏夜,张雷加班到深夜才结束,“一抬头,漫天的星斗,还看到了村庄上空,那颗最亮的星。”

  “最亮的星,不是北斗星吗?”记者好奇地问。张雷笑着直摇头,打开了话匣子:原来,东角村的干部白天给他打来求助电话,“我们村的女娃娃小马今年中考分数全县第8,可家庭条件差,家长不想供孩子读书了,谁劝都不行。你能否过来一趟?”

  可当时张雷已经调任平河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有段时间了,“可群众遇上难事,想到我了,我能往后退吗?”张雷挂了电话,就回了东角村。

  “只要你们同意她继续念书,她的学费和生活费我们来想办法!”张雷拍胸脯保证。做通了小马父母工作后,他马不停蹄赶到县里多所学校咨询助学政策,联系社会公益基金。通过反复沟通,州里最好的中学——红河州一中承诺免除小马读书期间所有学杂费和书本费。一家公益基金答应每月再给500元生活补助。

  2023年8月25日,张雷又专门回东角村,送小马进城上学。小姑娘一路都很沉默,可在学校门口告别时,哭得稀里哗啦:“谢谢张叔叔,我会好好读书,考上大学!”

  对孩子真挚的感谢,年轻的张雷有些不好意思,也倍感振奋。他很清楚,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这两年,他一直在做的一件事就是帮助更多“小马”好好读书,点亮这些山里的“星星”,让这些“星星”去照耀村庄的夜空。

  2023年秋收时节,张雷到上平河村帮群众收谷子。村妇女组长王大姐笑嘻嘻地朝他走来,“张书记,这两年你带我们发展产业,大家都学到了技术,明年我老公也不出去打工了,回乡种人参果。”张雷把这条喜讯也写进了家书。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强化产业、找对路子,拉动村集体发展,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张雷说,自己从驻村第一天起就在思考村庄适合走什么样的产业路。

  “张书记喝顿喜酒,为村里赚回一个专家”的故事,让村民们津津乐道。

  香蕉种植是东角村的重要产业,但近年来黄叶病致使该村香蕉产量较低,群众增收难。张雷在一次参加大学女同学婚礼时,无意间了解到新郎在省农科院工作,于是主动加对方微信,婚礼一结束就“赖”上了对方。在这位专家的指导下,东角村通过改良土壤、更换抗病品种等方法,治好了香蕉黄叶病,也治好了群众的一大心病。

  稳住产业基本盘以后,张雷琢磨起了新产业——推广反季节人参果种植。由于老百姓从来没见过人参果,更谈不上懂种植技术,于是,张雷从外地引进人参果种植企业,“种给百姓看,带着百姓干”,从种植、疏果、施肥……手把手教,2022年在东角村试种成功,到2023年小范围推广4000余亩喜获丰收,2024年,在全镇范围内推广种植面积超万亩。

  张雷成了真正的“哈尼儿子”。而他的愧疚与亏欠之情,也在一封封家书里流淌。

  “我已经一个月不回家了,你和儿子正生病,隔着手机屏幕我都着急又愧疚,可你却反过来安慰我……”

  来驻村时,张雷的儿子刚出生3个月。两年来,妻子独自带孩子,吃了很多苦。“真有事也指望不上我,我在山里干着急!”张雷说,他学会了好几首哈尼族歌,想家的时候,就哼给自己听,也唱给妻儿听。

  既难寻得双全法,那便做好眼下事。张雷融进了平河,平河也融进了张雷的生命里。这位年轻人甘心被“拴”在大山里,用最笨的办法去守护好群众的小日子。700多个日落星升里的故事与情感,乡村的现在与未来,都融进了227封家书里。

责编:俞玺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