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跑书记”走一步看三步
2024-12-13 10:24: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本报记者 朱秀霞 华贤东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焦宪(左)在直播带货。 (咸丰县委组织部供图)

  19年前,村里最年轻的党员焦宪当选彭家沟村党支部书记时,村民们给他起了个外号“跑跑书记”:当时彭家沟是出了名的贫困村,为了谋生,村民纷纷外出打工,劳动力流失严重。

  19年后,村民依旧喊他“跑跑书记”,但如今一口一口的“跑跑书记”里,充满了亲切、感激与敬佩:现在的彭家沟村靠着养黑猪、种白柚“一黑一白”两个主导产业,年产值已破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陆续回乡创业、安家,持续接力乡村振兴事业。

  19年,“跑跑书记”不仅为彭家沟村跑来了产业,跑来了项目,跑掉了贫困,也跑来了振兴,正跑向共同富裕。

  (一)

  立冬节气。凌晨4:28,焦宪的闹钟响了。自从去年下半年村里在某平台开通了“彭家沟爱心助农直播间”后,他的起床闹钟就再也没变过。刷个牙、擦把脸,马不停蹄跑到村里的直播间。由14名普通村民组团的直播团队,迎着晨光,开始工作:挑猪、宰杀、分肉……很快,新鲜宰杀的黑猪肉整整齐齐码在直播间的桌子上。主播杨情走到镜头前开始直播,在一声声“上链接”中,彭家沟的恩施黑猪肉,被全国消费者采购一空。

  彭家沟村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唐崖镇,毗邻世界文化遗产唐崖土司城址,距县城只有25公里,但山路难行,车程要一个多小时。焦宪是彭家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也是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长得黑,精瘦精瘦的,脚底生风,语速飞快,看着热闹的直播间,笑得合不拢嘴,“‘榜一大哥’不少是回头客,还有很多新加坡等海外的消费者呢。我们村的恩施黑猪品质绝对好。”焦宪边说边掏出手机,给记者展示平台最新的销售数据:今年10月的销售额超过140万元。开播一年来,直播间共销售恩施黑猪1500余头,线上线下销售黑猪系列产品1000万元、茶叶及其他农产品300万元,为村民增收200万元以上,为村集体增收5万余元。

  “一定要让利于民”是焦宪开始做直播带货的初衷与原则,直播间以每斤高出市场价5元至8元的价格收购本村及周边村村民黑猪。卖猪肉如此,在彭家沟工作19年也是如此。“做啥事,最终得让老百姓日子好过。”焦宪说。

  (二)

  时针拨回19年前,人们眼中的彭家沟是“四无”村:出行无路、生产无序、生活无依、发展无望,贫穷且荒凉。2005年,焦宪当选村党支部书记,第一次听村民直呼他“跑跑书记”这个外号时,“心里很难过,也很酸。但也让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千方百计把‘贫困村’的帽子摘掉,要把村庄变美、让村民收入增加。”

  怎么让老百姓日子好过点?“还得跑产业!”跑啥产业呢?“穷不丢猪、富不丢书”是当地的一句农谚。彭家沟村所在的唐崖镇,是湖北仔猪第一乡。彭家沟家家户户祖祖辈辈养猪。这一传统,成了村“两委”发展优势产业的突破口:把生猪养殖发展成主导产业。“把我们会做的事做好,或许就是机会。”焦宪带着村干部出去跑市场、做调研,看到大城市很多精品超市卖的都是藏香猪,与恩施黑猪品质相似,但“身价”很高。回来的车上,大家一致决定,要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恩施黑猪”,把这一“土特产”做成精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带动全村村民致富。

  但村民不相信养黑猪能致富。大家揣着手蹲在村头议论纷纷,觉得“这不靠谱,我们祖祖辈辈养猪,还不是穷得很”。发展黑猪产业,势必需要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更需要村民们加入。挨家挨户上门做群众思想工作收效甚微,怎么破局?焦宪想,不如换个工作思路,“和村民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做个样子给大家看。”他和村“两委”干部带头开展黑猪规模化养殖。渐渐地,10多名党员成为了村里的养殖大户,也成了致富能手。

  一名党员带一片群众。看到党员致了富,180多户村民跟着养起了黑猪,时至今日,彭家沟村已成为恩施州“畜牧第一村”和“恩施黑猪原种保护地”。

  (三)

  初冬的彭家沟,遍布全村的柚子树上缀满了白柚。村民家家有庭院,庭院里种着各种多肉、三角梅等,庭院挨着的,则是各家的猪舍,养着恩施黑猪。黑猪、白柚,是彭家沟“一黑一白”两个主导产业,目前产值破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超4万元。

  当年,黑猪养殖形成规模后,带来了环境问题。村民刘文树和记者说:“那时候吃饭时总感觉闻到一阵阵气味,饭都吃不下去。”见此,焦宪着急,四处请教专家得知,必须把老式猪圈改造成带有沼气处理的标准猪舍才能解决问题,但是每户成本高达几万元。钱从哪里来?左右为难时,焦宪得知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到咸丰县寻找联学共建党支部。这是个好机会!第二天一大早,焦宪赶过去,“再三邀请人家到彭家沟村来看一看、走一走,了解一下彭家沟的养殖现状。”

  就这样,焦宪跑来了机会。2016年,彭家沟村党支部抓住与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党支部结成对子的机遇,与畜牧兽医局党支部开展“联学共建”。借此机会,全村探索出“16113”模式,即1栋100平方米标准化栏舍,饲养6头以上能繁母猪,年出栏100头育肥猪,配套1口沼气池(或化粪池),特色种植消纳面积30亩。

  基于“16113”模式,全村另一个支柱产业“唐崖白柚”应运而生,全村发展白柚2500亩。2018年全村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其中建设沼液中转池和田间管道,实行沼液还田还土,形成“猪—沼—果”生态循环产业模式。白柚在吸收沼液、净化环境的同时,还成了“增产效益树”,每年为村民增加收入2500余万元。彭家沟因此获评“湖北省生态村”。

  (四)

  杨情是土生土长的彭家沟人。看到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焦宪的鼓励下,外出工作多年的她决定回到彭家沟,担起了“爱心助农直播间”主播之责。除了杨情,在焦宪的东奔西跑中,还为直播团队招引了3名应届大学毕业生。“有人,山村才能可持续发展。”焦宪说,现在全村在外务工人员也由400多人降至不到100人。

  “大家都饿肚子的时候,得去跑产业;现在肚子饱了,挣到钱了,那就要跑点可持续发展的!”在焦宪看来,乡村发展要与时代同频共振,及时转型升级,而这关键因素就是“人”。实际上,早在当年养殖黑猪时,焦宪为解决技术和人才难题,他三顾茅庐,将从长江大学畜牧专业毕业的村民焦易请回家乡创业。焦易建起了全村第一栋标准化猪舍,并免费为村民讲授养殖技术、解决疑难杂症。

  “走一步看三步”是记者在彭家沟采访时大家“点评”焦宪最多的词。“只要是有利于村里发展的项目,他想尽办法也要跑回来!”唐崖镇党委书记张进说,这些年,焦宪为彭家沟“跑”来了40多个项目。为了保证村里的可持续发展动能,他不断延长产业链,增强应对风险的能力,比如进一步推广“猪沼果”模式,建好农产品展示馆、腊肉加工厂和冻库,注册商标、打造特色品牌等。为了改善村容村貌,提高村民生活质量,焦宪曾拉上镇里的干部到县城连续“蹲守”10天,最终“跑”来了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村里现在建起了花果庭院,修好了广场,竖起了电子屏,村民们在广场上跳舞、看电影,文化生活愈发丰富多彩,生活越来越美好。

  当年那个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的彭家沟村,时至今日,全村年收入超1.5亿元,有41户年收入超100万元(其中有13户是党员)、76户年收入超50万元。俗话说“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支部看书记”。村民们对记者说,彭家沟村这些年翻天覆地的变化,离不开“跑跑书记”的跑东跑西。对此,焦宪哈哈笑起来,坚定地说:“一人致富不算富,百家都富才是富。”

  原标题:结对蹲点 与榜样同行 | 湖北恩施咸丰县唐崖镇彭家沟村:“跑跑书记”走一步看三步

责编: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