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蒋,我来还给你书,是还想瞧几本养鸡呢书,以前自己家养呢鸡就给它放着到处乱跑,爱着病,前边抱了一窝小鸡,出得14个,到这下只活着8个了,现在叫帮他们养鸡,害怕养不昌盛……”前些天梅子树一个46岁的中年妇女来村委会还书时和我聊着……
这个中年妇女是我村未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有4口人,年轻时男人就不在了,自己抚养两个孩子,还照顾着92岁的婆婆,生活的重担压在她一个人身上。今天她是来还一个多月前在村委会农家书屋借阅的《鸡病防治问答》。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当前,昌宁县在齐心聚力打好脱贫攻坚战,精确瞄准“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这一根本问题,整合涉农财政资金,结合各方力量,发展新时代科学化、规范化农村养殖、种植业,并配套了“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为发展提供了科学技术支持。
这本《鸡病防治问答》是这个中年妇女在下六甲村第一期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畜禽疾病防控》班结束后到农家书屋找我借的,她享受生态肉鸡产业发展扶贫项目,通过肉鸡带养实现增收。大概是本期培训班让她深受启发,坚定了养好肉鸡的发展信心。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不同类型书籍带来的是不一样的知识和体验感受。脱贫攻坚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全面小康离不开知识的力量,群众知识储备影响着乡村发展。近段时间,找我咨询、借阅《生猪养殖》、《养蜂技术》等科技书籍的村民越来越多。精准帮扶群众最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扶贫措施必须到户到人,贫困群众致贫原因不尽相同,选择发展产业也因户而异,扶贫的举措更要因村、因户施策,他们有的适合养牛、有的适合养羊、有的适合养鸡……我们该多听听群众的想法,让群众自己做主。
农家书屋是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项惠民工程。既解决了村民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又丰富了群众的精神食粮,增强了群众阅读的体验感。农民可在家门口看到自己想看的图书,既丰富了业余文化生活,更为农村扶贫扶智、促进农民增收提供了科技素质。我们要以脱贫攻坚为契机,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以传授科技知识为手段,以培养新时代新型农民为目标,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助力脱贫攻坚。(作者为云南省昌宁县温泉镇下六甲村委会主任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