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王先魁的别样“春耕”
2019-04-04 10:54: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胡伟杰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三月的春风刚来,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大山深处的农民已经开始了忙碌的春耕,山坳、沟谷、土坡,但凡适宜耕种的平整土地都被覆盖了地膜。然而,李家山村贫困户王先魁并没有跟大伙一起在地里忙碌,他正在牛圈忙着铡饲草。

  “柴胡杆子和苞谷(玉米)混在一起,牛吃了不容易得病,柴胡的药性能治感冒,对牛也是一样的。”王先魁一说起养殖上的事,立刻从沉默寡言变得滔滔不绝起来。想起以前只能靠种地谋生的日子,王先魁感慨万千。

  积石山县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王先魁所在的李家山村是全县的深度贫困村,这里不仅山大沟深,还遍布着难以耕种的红沙土。适宜耕作的黄土地被大片的红沙土割裂成一小块一小块,零散分布于山间。

  千百年来,李家山的村民除了在贫瘠狭小的地里“刨食”,想要生存别无他法。对于王先魁和所有村民而言,土地一直是最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料,耕种是千年不变的谋生手段。

  六年前,王先魁在一场事故中摔断了右腿,变成了二类低保户,地里的农活再也干不了了。打那以后,种地的活只能靠他媳妇一个人,自己只帮着干点割草的轻活,原来家里还能种十一二亩地,现在只能种几亩。王先魁是个倔强而朴实的典型西北汉子,每当他看到家家户户忙碌春耕时,自己只能扶着门框无奈地叹气。

  精准扶贫政策实施后,原本贫困的山乡田野发生了巨变,王先魁的日子也起了变化。

  2017年,临夏全州推广“粮改饲”,鼓励农村将传统种植业升级成附加值更高、效益更好的养殖业。为了解决饲料问题,由政府将秸秆粉碎机开到村民家门口,免费把地里收割的玉米秸秆粉碎打包。后来,村里又修通了通村通社公路,水泥硬化路面直接修到了每户门口,为粉碎机上门和运牛出山贩卖提供了条件。

  经过村上的动员,王先魁积极在家搞起了养殖。“给牛喂点饲料,铡个草都是轻活,这些我在家就能干,地里不去,靠养牛羊也能收入不少。”记者再次来到王先魁家,他已经一扫之前的阴霾,脸上泛着红光,兴奋地向来客介绍着他对未来生活的打算。

  临夏州通过“贫困户+粮改饲”“合作社(养殖场)+贫困户+粮改饲”等方式,将所有贫困户纳入“粮改饲”实施范围,使贫困户通过“粮改饲”项目增加收入。同时,积石山县也因地制宜出台各种奖补政策,专门为建档立卡户提供2万元产业扶持资金,鼓励村民搞养殖,家中没有养牛羊的可以把钱入到合作社里参与分红,并为养牛5头及以上的建档立卡户,每户奖补3000元。

  “我打算今年盖9间彩钢棚,把我养的猪、牛、羊全都拉到这个棚里。原来的旧棚圈推掉,这样更整齐一点,方便喂养,也有利于未来扩大养殖规模。”王先魁还打算将种的几亩玉米改成饲草玉米,专门为养殖的牛羊提供饲料。

  随着搞养殖的村民越来越多,李家山村村干部联系临夏市俊林清真肉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在村里养殖合作社设立技术帮扶点,对村民养殖上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还从甘肃省农科院联系到了优质的饲草玉米种子,为村民发放。有了补助资金和专业的技术指导,更多村民在种植外又搞起了养殖,收入越来越多。

  王先魁家里已经有了3头牛,其中两头都怀了牛犊,今年将变成5头。另外他还养了19头猪,8只羊。家里牲畜越来越多,旧棚就得换成更大的新棚。“以后我打算把养牛的规模变成10头。”王先魁说。

  一年之计在于春,王先魁虽然无法下地干活,但他在自己的养牛棚里收获了别样的“春耕”喜悦。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