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在服装加工厂工作李扬摄
任固镇蔡故城村位于汤阴县东北部,全村2431人,人均耕地不足8分。交通不便、资源有限,如何稳脱贫、防返贫?该村把贫困户按照年龄、劳动能力、脱贫信心等精准分类,量身打造扶贫“大计”。贫困户不仅顺利脱贫,还找到了致富的路子。今年,蔡故城村成为全镇唯一的市级乡村振兴试点村。
洗菜、和面、调馅、熬粥……10月30日一大早,汤阴县任固镇集市上的明明早餐店里,蔡故城村村民秦丽丽和爱人蔡小东忙得不亦乐乎。不到一个小时,店里便飘出饭菜的香味。油条香脆、粥黏味美、小菜爽口,食客络绎不绝。
秦丽丽家原本是贫困户,因为没技术,想脱贫也找不到路子。2017年以来,蔡故城村先后实施了光伏发电、合作社扶贫、农机租赁等项目。在享受到多项扶贫政策后,秦丽丽一家顺利脱贫。
然而,敢想能干的秦丽丽一心想学门手艺致富。今年年初,驻村工作队积极协调相关机构进村送服务,在村民家门口举办了培训班。经过刻苦学习,秦丽丽两口子学会了做早点。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又帮着找门店,协调办理相关手续,秦丽丽终于实现了“创业梦”。
“每天都能有600元左右的毛利润。只要加油干,日子肯定越来越好。”秦丽丽微笑中透着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调研时指出,脱贫攻坚既要扶智也要扶志,既要输血更要造血,建立造血机制,增强致富内生动力,防止返贫。”安阳市农业农村局派驻蔡故城村第一书记郭楠说,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的问题基本解决了,还要带着他们走上致富的道路。
蔡故城村有24户贫困户,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大水漫灌”式的扶贫模式显然不行,如何“精准滴灌”?走家串户了解情况,认真细致分析整理,郭楠渐渐琢磨出了“分类扶贫法”。
第一类就是和秦丽丽一样,有信心、有能力的“创业型”。通过为贫困户提供各类技能培训,让他们能有一技之长,自力更生、增加收入。吴红卫也是其中一个代表。他踏实肯干,经过培训,拿到了家政从业执照,清洗一台空调能赚80元、清洗一台抽油烟机赚130元,日子过得很红火。
第二类为“带动型”。蔡江杰是村里的养猪能手,但因为养殖技术落后,一直不敢扩大规模,收入也上不来。郭楠特别邀请中国农业大学专家来村里“传经送宝”。目前,蔡江杰的养猪场生猪存栏800头,带动17户贫困户,平均每户每年增收1000元。
以打工为主的“就业型”怎么办?村头村尾建起了两个服装加工车间,上班就在“家门口”。贫困户任利霞因为要照看孩子、操持家务,想打工又“走不远”,日子过得很是艰难。如今,她除了接送孩子上学,就在车间里做童装,一个月有1000多元的收入,谈起现在的生活,她乐呵呵地说:“真不赖!”
贫困户家的老人也没闲着,各类服装吊牌上用的吊环、小装饰成了他们的“产业”。手脚麻利的,一天能做5000个,收入25元。老有所为还能贴补家用,大家干劲儿十足。
“剩下的就是‘半劳力’了。”郭楠说,对于劳动能力有限的贫困户,村里安排了打扫卫生、禁烧、党建宣传等临时性公益岗位,一年也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
这样分下来,蔡故城村的贫困群众个个有事干、有钱赚,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今年,村里又新建了标准化卫生室、公立幼儿园,贫困户有了家庭签约医生,小孩子就近接受优质教育。更坚强的医疗、教育保障,让大伙儿奔富的劲头更足了。
“返贫是肯定不会了。”蔡故城村党支部书记蔡水柱自信地说,“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壮大养殖、服装加工产业,发展新产业,进一步激发全体村民的内生动力,争当乡村振兴的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