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黔东南州坚持党建引领决胜脱贫攻坚
2019-12-16 10:37:00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近年来,贵州黔东南州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强化党建引领,持续提升组织引领力、群众内生力和攻坚执行力,全州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167万锐减到目前的4.86万,贫困发生率由42%下降到1.19%,苗乡侗寨的老百姓过上了幸福美满新生活。

  建强队伍。把最会打硬仗、最能打胜仗的精锐部队选派到脱贫攻坚一线。成立以州委书记任总指挥长、州长任副总指挥长的扶贫作战“指挥部”,将全州16个县(市)划分为东西南北中“五大战区”,把县一级作为主战场、乡(镇)村作为前沿阵地,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作战体系。从州县直机关、乡镇选派8123名优秀年轻干部,组成1038支驻村工作队进驻深度贫困村。在村民组上建立了2万余个党组织,让党旗在攻坚前沿阵地高高飘扬。

  筑牢堡垒。全州678个先进村与746个贫困村结成帮扶对子。实施“头雁”领航工程,引导党员大学毕业生、致富带头人、外出返乡能人、村医村教等参选村党组织书记。用好杭州市对口帮扶、中直省直单位定点帮扶等优势资源,组织村党组织书记到先进地区“充电蓄能”。积极引导村级后备力量参与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村寨治理,打造出了一支“不走的工作队”。

  转变观念。加强正向激励,采取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举措,调动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州1623名第一书记、6418名驻村干部通过召开群众会、院坝会、家庭会,宣讲脱贫攻坚惠民政策,促使贫困群众从“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

  压实责任。对全州脱贫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周期性、巡回式、全覆盖督战督导,建立正向激励清单和反向惩处清单。对在脱贫攻坚期间表现优秀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符合提拔条件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对工作作风不实、弄虚作假的干部严肃问责。

  (本版图文由黔东南州委组织部提供)

  

  开展志愿服务,组织党员干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图为黎平县党员志愿者在产业基地指导群众管护果树。

  

  实施“头雁”领航工程,发展村级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图为岑巩县羊桥土家族乡祝坝村党支部书记(右)和群众一起采收西红花。

  

  丹寨县推行“企业包县、整体脱贫”模式,建成万达小镇,通过发展旅游带动群众脱贫。图为丹寨县万达小镇鸟瞰图。

  

  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增强群众获得感。图为榕江县计划乡乌略村群众拿到集体分红。

  

  把基层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相融合,探索出“党建+产业园”的好路子。图为凯里市下司镇新华村贫困群众在党建农业产业扶贫园采摘葡萄。

  

  挖掘培育乡土人才,拓展群众致富渠道。图为锦屏县“名绣娘”指导群众刺绣。

  

  党员带头创办小微企业、领办合作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图为镇远县羊场镇龙洞村党员许乃红(左一)在自己的食用菌基地传授培植技术。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