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市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切实提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和易地扶贫搬迁“三个组织化”水平,为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组织保障。目前,全市贫困人口净脱贫46553人,贫困发生率为0.2%。
“两个全”提高易地搬迁组织化程度。一是全覆盖建立安置点党组织。在全市11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成立党组织16个(党总支1个,党支部15个),实现安置点党组织建设全覆盖。选派11名党务理论知识好、有一定基层工作经验的党建指导员指导各安置点党组织做好党员日常管理,开展好党组织基本活动,提升安置点党组织组织力。二是全方位提升安置点服务水平。采取市级划拨+乡镇统筹的方式筹措资金,实现11个安置点活动场所全覆盖、办公设备全配备。安置点党组织定期组织党员开展党组织活动,组织群众培训实用技能,免费开放活动场所为群众文娱活动提供便利。同时,注重发挥党建带群建作用,发动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引导群众开展村容村貌、文明新风建设。
“三个扶”提升就业扶贫组织化能力。一是强化内生动力“扶志”。以贫困群众脱贫故事创排文艺作品,依托“红色文艺轻骑兵”队伍下乡镇、村组巡演,发挥文艺作品感染力,激发贫困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内生动力。同时,开展好“三讲三评”、“自强、诚信、感恩”主题活动,激励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二是开展技能培训“扶智”。依托全市12个党建脱贫双推进教育实训基地,对贫困群众开展实用技能培训,扶持他们创业。2019年以来,培训贫困群众8808人次,扶持贫困群众创业3456人,提供创业贷款9076万元。对有外出务工意向的贫困群众开展岗前职业培训,2019年以来,开展培训135期培训贫困群众7723人。三是抓实转移就业“造血”。发挥党组织牵头引领作用,去年以来,全市行业党(工)委牵头建设扶贫车间20家,提供贫困群众就业岗位2496个,开发公益性扶贫岗位138个。市委组织部在昆明、蒙自建立3个外出党员流动党支部,加强外出党员管理服务。截至今年2月,全市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省内外转移就业7229人。
“三个一”增强产业扶贫组织化功能。一是“一乡一业”立体发展。市委实施“一乡一业”产业推进行动,各乡镇立足当地区位、交通、气候条件,立体化、差异化发展产业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目前各乡镇已初步形成各具特色的葡萄、芒果、苹果、柑橘等产业发展新格局。二是“一村一策”集中发力。市委按照每年每个贫困村安排1个项目,配套财政资金50至100万元的标准,扶持贫困村发展特色产业。近三年,市财政累计投入3550万元在49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实施产业项目53个。市委组织部实施村集体经济强村工程,近两年争取资金1350万元发展村集体经济试点项目17个。目前,全市49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达到3万元以上。三是“一户一法”精准推进。市委对未脱贫户、低收入脱贫户实施到户小产业项目,同时,抽调农技专家、致富带头人200人,选聘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112名,组建产业扶贫技术专家组,定期深入建档立卡贫困村,为贫困户提供扶贫技术指导服务,扶持发展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