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巍巍燕山山脉,滦河潮河纵贯南北,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是沟通京冀蒙的交通要冲。党的十八大以来,滦平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不断完善扶贫开发长效机制,不断增强内生动力,于2019年5月退出贫困县序列,摘掉了贫困帽子。
脱贫不松劲,摘帽不摘责。“我们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确保已脱贫群众持续增收,带领未脱贫人口稳定脱贫。”滦平县委书记赵振清说。
围绕“两不愁”,发展产业、促进就业
两翼齐飞帮民致富
层层梯田绕山转,片片青葱向天连。在滦平县久财农牧中药材产业扶贫示范园区内,鹅黄、绀紫、乳白的花朵散落其间,点缀着一条条绿色缎带。
“园区里有800多亩黄芩,去年收成不错,今年还没开始大量采摘,你看这一片长势多好。”采药工人刘桂云娴熟地抖去泥沙,择下枯枝,仔细检查种植的黄芩药材。
刘桂云是滦平县金沟屯镇下营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因患病无法外出打工,曾经生活十分困难。“如今村里建起中药材园区,我在家门口干活,还不耽误给孩子做饭。”刘桂云说。
目前,滦平探索形成了“中药材+旅游”“中药材+康养”等扶贫模式,中药材种植总面积达到14.3万亩,年产值达到6.8亿元,带动7766户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增收。
产业扶贫,让致富的路子越拓越宽。完善畜牧业产业链条,1390户贫困户通过股份合作稳定脱贫;建立蔬菜种植产业基地,2967户贫困户通过蔬菜销售持续增收;打造特色林果产业带,4832户贫困户通过林下经济鼓起了腰包……一个个数字,正是滦平交出的成绩单。
有致富愿望,缺致富途径,怎么办?滦平县紧紧围绕“两不愁”,牵住就业“牛鼻子”,创新多种途径促脱贫、防返贫。
与北京、唐山等地人力资源市场建立劳务协作关系,送岗到家门;对所有未就业贫困劳动力实施引导性培训,组织村民学技术;整合各类资金资源开发多种就业岗位,纾解就业难题……
如今,滦平全县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19085名贫困劳动力就业率达到98%,实现了预期就业目标。
聚焦“三保障”,送教送医、修房搬家
多管齐下解民之忧
“每年的1500元学费由县里统一补贴,加上奖学金,家里几乎不用出钱。现在我在承德农广校学习电子商务,这样的机会我一定会珍惜。”得到“雨露计划”资助、重返校园的贫困生马擎说。
近年来,滦平县全面落实各项教育救助扶持政策,累计投入教育扶贫资金7374万元,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34362人无一辍学。“‘雨露计划’这项惠民政策,不仅圆了贫困生的上学梦,还让他们学到适合自己的专业技术,改变家里贫困的命运。”滦平县扶贫办主任张学松介绍。
“住院不用交钱,把病治好了,出院的时候再结算,太方便了!”在滦平县长山峪镇卫生院接受静脉血栓治疗的大地村村民张桂芹说。
目前,滦平县已与北京市多家三甲医院开展深度合作,为20个乡镇卫生院建立远程会诊平台电子病历系统,贫困人口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参保率、慢性病政策落实率、大病救治覆盖率均达到100%。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保障村民生产生活,不断提高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滦平正加足马力。
2014年至今,滦平县累计补助2.1亿元,完成危房改造15939户,确保全县农户住房安全率保持100%。今年以来,滦平县统筹整合涉农资金5672.25万元,对68个贫困村基础设施进行改善。
义务教育不落一人,健康扶贫多重覆盖,修房搬家深得民心……种种举措下,百姓的需求得到了切切实实的保障。
挖掘好点子,总结经验、树立典型
以点带面惠民以实
“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要让周台子村越来越好!”滦平县张百湾镇周台子村党委书记范振喜说。
30余年来,范振喜带领村民发展集体经济,把一个贫困村变为远近闻名的生态富裕村。作为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代表的范振喜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等。
“村民的日子红火了,我的工作动力也更强了。”火斗山镇孙营村党支部书记王斌从2008年起带领村民,通过集体牵头发展合作经济,外引资金投资生态农业,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在河北省“首批千名好支书”中,王斌榜上有名。
以点带面,示范先行。近年来,滦平县挖掘扶贫队伍中的“能人”,扶贫工作中的“亮点”,通过树立优秀典型,推广可行经验,带动脱贫攻坚工作高效推进。
目前,滦平县剩余贫困人口中因病、因残致贫人数占85.41%,都是贫中之贫、难中之难。滦平县创新“四式合一”工作法:“地毯式”排查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事;“网格式”管理将排查问题汇总到县级问题库统一管理;“清单式”整改逐条定人、定责、定目标;“动态式”监测建立预警机制。
“我们要在脱贫人口全面达到‘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基础上,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效,扎实做好防返贫各项工作,全力以赴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赵振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