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助力乡村振兴透视
2021-06-03 10:48:00  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作者:于险峰 张仁军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新民市金五台子镇徐家窝堡村第一书记蒋清洋(左)帮助村里引进圆葱种植。

  在辽宁省沈阳市的黑土地上,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离开城市、离开亲人,义无反顾奔赴脱贫攻坚第一线,肩负起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职责使命。

  他们以村为家,聚人心、抓党建,与干部群众并肩作战;他们拼尽全力,拉项目、促经济,因村施策制定计划。他们在乡村焕颜、四季更替中,深扎沃土、搏击风雨、向阳绽放。

  这支队伍就是沈阳市选派的驻村干部队伍。

  按照党中央和辽宁省委关于选派第一书记助力脱贫攻坚工作要求,自2018年4月以来,沈阳市委向全市各行各业、各条战线发出总动员令,在3年时间里,先后选派1818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奔赴农村广阔天地,为基层注入源源动力。

  选派干部是如何选出来的?

  “我们定准靶向选准人。市委明确要求,要综合考虑选派干部阅历经验、素质能力,以及派出部门的职能优势,派驻地区的薄弱环节,按照人岗相适、人尽其才的原则,实现精准选派,确保选派干部和派驻村‘两情相悦’。”沈阳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按照“党政干部配难村、政法干部配乱村、经济干部配贫困村、科技干部配产业村”的原则,沈阳市委组织部会同市农业农村局、市扶贫办等单位统筹配置,让农村基层“借上劲”“发上力”,让选派干部“迈开步”“踢开腿”,真正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最大程度提升选派干部的岗位匹配度。

  3年来,选派干部在驻村工作中增加了基层历练,深化了乡村认知,密切了群众感情。选派干部与群众感情浓厚、相互融入,形成了双促进、共苦乐、齐协作的有机共同体。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抓好村党组织建设是关键。选派干部聚焦提升村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水平,抓班子、带队伍、强组织——

  留下一支好队伍

  沈阳市辽中区大黑岗子镇党委第一副书记李俊峰着力培养年轻村干部,张家村的王程亮是他的重点培养对象之一。在李俊峰的策划下,王程亮成立了合作社,办了杂粮加工厂,全村3000多亩地,90%以上进行了土地流转,通过规模种植与加工,增加了村民的种植收益。

  在刚结束的村级换届选举中,王程亮被选为张家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即使我离开这儿,新的村‘两委’班子已经受到锻炼,可以带领张家村继续奋进。”李俊峰说。

  最近,康平县两家子乡政府给东贾家村第一书记张荻奖励了5000元钱,表彰他去年在村环境整治工作中的贡献。然而,张荻并没有把钱揣入个人腰包,而是用这钱给村部安装了两台空调,改善了村委会的办公环境。

  东贾家村党支部书记林海森向记者介绍:“张荻把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作为首要任务,着力抓班子、带队伍、建制度、育骨干,加强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提高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软弱涣散村‘摘帽’,村党支部也获得全市优秀党支部称号。”

  康平县委书记李旭臣说:“选派干部带来乡村振兴的一股清流,在建强支部、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效能、为民服务办事等方面发挥作用。同时,他们还是重要的纽带,让基层党组织、群众感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关怀。”

  沈阳市选派干部以增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为重点,3年来协助打造36个村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示范点,推动492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转化升级,培养储备了2349名村级后备干部、新发展了2301名农村党员,不断筑牢农村基层的战斗堡垒。

  选派干部把脉乡情村情、找准问题症结,积极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走产业化、标准化发展的路子——

  留下一个好思路

  法库县丁家房镇五龙山葡萄这几年的名声越来越大,大蛇山子村葡萄种植户徐宝红告诉记者:“镇村的第一书记过来后,帮着更换品种、指导技术、宣传品牌,每年都办葡萄节,后来将葡萄节开到沈阳,葡萄价格翻了一倍。市民们尝过葡萄后,都认准了要买我们的葡萄。”

  2018年3月底选派到丁家房镇工作后,丁家房镇党委第一副书记高峰提议,建立市派丁家房镇第一书记自我管理小组,组长由他担任,组员有赵金鹏、徐勇、朱承德等丁家房镇驻村第一书记。

  管理小组制定了丁家房镇葡萄产业发展规划,开展了五龙山葡萄进企业、进机关、进社区、进展会系列活动。小组成员发挥各自优势,以各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基础组建电商镇,努力打造丁家房电商模式。

  类似的还有沈阳派驻新民市东蛇山子镇的4名第一书记刘峰、王文义、何大春、王婕妤,成立了“新民市四村联社农产品商行”。其中马蹄岗子村第一书记王文义已经决定留下,不再回沈阳工作,继续“四联社”未竟的事业。

  他们建立了“四联社”淘宝商城商铺,依托东蛇山子镇地标产品,开发出白酒、笨豆油、面粉、地瓜、树莓、花生、笨鸡蛋等多种产品,远销四川、广西、浙江、上海、北京、深圳等地。同时,积极参与各种展会,通过参加两次大型展览会和年终集团购买等,取得了良好的销售业绩。

  “有了思路,就能找到出路。产业兴旺,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新民市委组织部部长崔海燕说,产业发展是脱贫之本、富民之源、振兴之基。如何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摆在选派干部面前的一个课题,要走出一条科学有效、农民受益的产业发展之路,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3年来,沈阳市选派干部围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先后引进培育农业产业致富项目1500余个,化解村集体债务6971余万元,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选派干部们坚守村屯阵地,开展联防联控,千方百计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积极有序推进春耕生产,让党旗始终高高飘扬在乡村防疫一线。

  开展为民服务,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完善“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选派干部架起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

  留下一个好口碑

  “姜书记到村后成立了合作社,我家有6亩地加入了村里的合作社,解决了我们自己不能种地的后顾之忧。我老伴长期有病,看我们家困难,他就带头捐款,将党的温暖送到我们心坎上。”康平县方家屯镇王家村村民曲显令告诉记者。

  姜书记是王家村第一书记姜海洋。王家村原村支书孟祥彪向记者介绍,姜海洋经常去村民家走访、唠家常,了解村民的现实困难并帮着解决问题。在村民口中,他不仅是第一书记,还是“司机”“快递员”“修理工”“孩子的辅导老师”“心理咨询师”……不知为村民办了多少件实事。

  潘家堡镇于家台村第一书记孙晓雪着力完善村务管理,逐步完成村民“一户一档”工作。通过为每家每户建立家庭档案,对其实行动态管理,一方面能够更有效地保管资料,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为百姓办事的服务效率。

  于家台村村民佟成业开了一个稻米加工厂,有时苦于没有时间回村办事:“现在好了,像办理农村合作医疗,村里有我的个人信息,不用我回去,村里可以直接为我办理,真是方便多了。”

  法哈牛镇兴胜堡村第一书记罗钧刚开始召集开会时,村民代表拒绝参会。她找律师帮村民诉讼,使村民的用水费每亩减少20-30元钱,取得了村民的信任。现在,大家都主动参会。她收回村集体的鱼池与土地,坚持通过“四议一审两公开”重新发包,土地承包费由一亩300元增加到800元,不但大大增加了村集体收入,而且引正了村风民风。

  沈阳市选派干部珍惜深入农村基层学习锻炼的宝贵机会,在基层一线的摸爬滚打中增进为民情怀、磨砺坚强意志、练就过硬本领,得到了基层干部群众的点赞叫好,受到了各级党组织的认可肯定。80名选派干部获得市级及以上表彰,131名第一书记得到职务提升,135名第一书记得到职级晋升。

  据悉,按照中央近期出台的《关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意见》,沈阳市将持续开展选派驻村第一书记,为扎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完成好乡村振兴做好准备。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