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造就推动发展 “尖兵”队伍
2022-01-28 09:16: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通讯员 薛超超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海东市吸引拉面等特色产业人才返乡,助力乡村振兴。目前该市拉面从业人员近19万。

  青海省海东市共有1587个村,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38.3%,推进乡村振兴任重道远。海东市通过持之以恒抓基层、强基础、建队伍、聚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在一线识别使用干部

  准确把握“大农村、小城市”的海东市情,坚持在“三农”工作一线发现识别干部、历练培养干部、考察使用干部,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动力。

  选优堪当重任的指挥员。致力于优化“一线指挥部”整体功能,近年来先后提任35名熟悉现代农业、农村经济管理、乡村规划等工作的干部,充实到县区党政领导班子,接收、选派137名中央和省市优秀干部到重点岗位挂职,持续加强乡村振兴领导力量。

  配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以乡村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94名乡镇党委书记,选拔742名熟悉“三农”工作的干部到乡镇领导岗位,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村“两委”换届,1139个村实现“一肩挑”,占71.8%。因村选派1458名干部到村履职,打造推动乡村振兴的“尖兵”队伍。

  把组织优势变成发展优势

  优化组织设置。在全市打造6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点,引领推动全市安置点基层组织建设,深化乡村共治、群众自治实践。组建14个流动党支部,组织引导海东籍“拉面人”奉献社会、回馈家乡。

  优化党员管理。坚持“双推双选”制度,切实把党员标准立起来,构建市委党校+县区党校+党员教育基地的“大党校”格局,为全市4.3万名农村党员搭建了普惠式教育平台。全面激发党员内生动力,引导党员在环境保护、带动致富、乡村治理等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打造了一批花海田园、生态养殖、休闲旅游、传统加工、物业服务等特色产业,夯实了乡村振兴产业基础。截至目前,全市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343个,占84.6%;其中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796个,占50.2%。

  为乡村振兴汇聚人才力量

  一是强化人才驱动。围绕富硒、拉面、青绣、青稞酒等特色产业,采取“人才+项目”的方式,近三年累计引进电子商务、民间刺绣技艺等人才项目136个,聚集各方面人才263名,有效解决了乡村振兴人才缺乏的问题。

  二是强化人才引领。开展“百名人才下基层活动”,每年选派600名农牧、卫生、科技等领域专业技术人才进行“传帮带”,以拉面经营管理、现代农业技术、乡村旅游发展等为主题,每年在国内“双一流”院校开展8期“订单式”培训班,培养农村实用人才。

  三是强化人才支撑。以各县区农广校为主体,对全市3.2万名“土专家”“田秀才”开展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农民职业素质和生产技能。实行本土专业技术人才认定制度,共认定初、中、高级新型职业农民4253名,并对新型职业农民实行农业补贴政策,增强了本土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支撑保障作用。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