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2023·再访现场再携手 | 乡村根 三农情 泥土味
2023-01-13 09:38: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朱秀霞 周妍 倪怀成 刘凤双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编者按】“用方寸阵地谱写时代新篇”“上接党心,下连民心”“用笔尖书写青春岁月,用报道捕捉一线精彩”……岁末年初,各地组织部长纷纷给报社发来新年寄语,情谊拳拳,心意殷殷。

  这些寄语让我们深切体会到,乡村干部报不仅仅是一份报纸,更是一个服务基层党员干部的大平台。去年以来,我们依托乡村干部报全媒体平台,努力为乡村振兴献一份力,为基层堡垒加一块砖,为共同富裕添一把火。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具体部署。刚刚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铆足干劲,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而努力奋斗。

  新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新的征程已经开启。乡村,就是希望的田野,就是逐梦的舞台。新的一年,我们要喊响“向下扎根 向上成林”的口号,聚焦主题、聚焦一线、聚焦典型、聚焦服务,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贡献媒体力量。

  时序更替,乡村的风景始终闪亮。2023年,我们将坚持内容为王,加强策划,打磨精品,通过一篇篇“带露珠冒热气”的新闻报道,发掘亮点,传播经验,树立典型,为乡村振兴新征程鼓与呼。2023年,我们将继续强平台聚资源,让用户体验指尖服务的便利、高效、多彩。2023年,我们将继续强化服务意识,拓展服务方式,扩容朋友圈,让乡村有爱,前行有力。

  乡村根、三农情、泥土味,我们与基层干部一起走过的乡村路,结下的乡村缘,必将在文字中定格,在平台中放大,在服务中沉淀。

红色李巷一角

智库走进苏南小延安

  基层党建与乡村治理研究院在红色李巷揭牌。

  乡村振兴需要智库力量。2022年5月,乡村干部报社与新华传媒智库合作成立的基层党建与乡村治理研究院,在红色李巷正式挂牌。同年9月,乡村干部报社“乡村振兴大讲堂”实训基地揭牌、“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十大课题在红色李巷正式发布。

  红色李巷位于江苏南京主城南部、溧水东南部白马镇石头寨村,距南京中心城区60公里,不到千人但历史辉煌厚重。这里曾是中共苏皖区委、苏南行政公署领导机关驻地,苏南新四军主力部队十六旅驻地,陈毅、江渭清、钟国楚等新四军将领都在此战斗、生活过。李巷是个不折不扣的红色村,被史学界称为“苏南小延安”。

  自2016年以来,“挖掘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李巷”被重点提出。红色李巷充分挖掘革命遗址,形成了“红色矩阵”,新建中国新四军历史研究馆、红星剧场等一批红色场馆,并成为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江苏省委党校培训基地、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22年5月,基层党建与乡村治理研究院在红色李巷正式挂牌。作为重要的传媒智库平台,基层党建与乡村治理研究院致力于服务江苏乃至全国的乡村振兴,重点围绕农村综合改革与基层治理创新、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农业产业化与特色农业发展等课题,开展多领域研究。2023年,研究院还将依托红色李巷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特有资源,开展全面、务实、深度合作,为当地的红色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有了智库支持,红色基因赋能的李巷,“领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红色李巷已成为省内外知名的红色教育基地和南京十大红色文化地标之一,累计接待游客百万余人次,展开党员培训课程累计7400余场,年度平均培训10万余人次。红色李巷的发展也盘活了周边丰富的红色资源,形成了“串点成线、连线成片”的红色文化教育片区。

  以红色基因赋能绿色产业、促进乡村振兴,李巷交出了一张高分答卷。红色李巷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新的一年,还将携手乡村干部报,进一步促进红色文化与其他业态、产品的融合,提升红色旅游综合吸引力,让李巷更加“走红”。

  “党建+”扩容乡村振兴朋友圈

  2022年,乡村干部报社与江苏苏宁银行、华泰证券、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等多家单位进行了支部结对共建,通过支部结对共建共促 “党建+”,助力乡村振兴。

  去年“七一”,乡村干部报社党支部与江苏苏宁银行第三党支部结对共建。江苏苏宁银行行长、党委副书记王景斌1月9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的一年,将加强信息互通,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江苏苏宁银行成立于2017年6月,同年经省委组织部批准设立党委,是江苏省首家民营银行。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苏宁银行一直在持续助力。近年来,苏宁银行一直在乡村振兴路上“助跑”,服务的客群主要有农业种植户、畜牧养殖户、农产品采购商、乡镇个体户和电商、农机供应链商、家电供应链商等,以普惠金融为主,依托金融科技,通过数字技术赋能,有效打破时空限制和信息壁垒,将信贷资源精准滴灌上述客群,建立了“敢贷、愿贷、能贷”的长效机制,提供快速、高效的金融服务,满足客户的生产、经营、发展需要。

  以共建促党建,以共建促发展。王景斌告诉记者,支部结对共建是苏宁银行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的新形式和新载体,对进一步整合党建资源,丰富党建内涵,增强党建活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作为新兴的数字银行,苏宁银行定位于普惠金融服务,党组织属于“两新组织”,通过加强与国企类基层党组织的合作交流,可取长补短,不断促进银行党建工作开阔视界,提升工作水平。“乡村干部报是聚焦‘三农’的品牌媒体,通过双方党建方面的交流,将为苏宁银行服务乡村振兴找到一个较好切入点”,王景斌说,这对银行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与经营发展中心工作的深度融合也大有裨益。

  结对共建,在新的一年也将带来更多合作。一方面,双方将策划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组织开展党员学习教育,进一步加强双方党员的交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另一方面,以乡村振兴为主题,加强项目共建,走访农户与涉农企业,发挥苏宁银行金融资源优势,满足各方金融需求。

  激活基层善治一池春水

  新年伊始,河南省南阳市党支部书记学院相关负责人向本报编辑部发来“新年合作清单”。一项项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让双方2023年度的合作有了更清晰具体的努力方向。

  本报和南阳市党支部书记学院的缘分,要从2022年6月底结对牵手讲起。

  南阳市党支部书记学院位于“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发源地——河南南阳邓州市。为持续探索、运用好“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推升基层治理能力,2022年6月底,本报与南阳市委组织部、邓州市委组织部达成合作意向,依托南阳市党支部书记学院(“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培训中心)开展结对共建,实现平台共享、基地共享、资源共享。

  700多公里的地理距离,并未阻挡双方的合作步伐。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本报与南阳市党支部书记学院交流密切、实招频出,先是在南阳市党支部书记学院挂牌“乡村干部报‘基层党建与乡村治理研究院’调研基地”,紧接着又面向全国征集以“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实现乡村善治的典型案例。与此同时,双方还整合各自的优质资源,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课程体系研究,谋划联办“乡村振兴大讲堂”、专题培训班,打造有特色的培训品牌。

  “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全国案例征集启事一经发出,得到了河南、山东、陕西、四川、辽宁、内蒙古等多个省份的积极响应,一时间,来自祖国大江南北的乡村善治案例纷纷汇聚到本报编辑部。经过筛选、提炼、总结,一批体现中央精神、契合基层实际的优秀案例,陆续在本报全媒体平台发布。这些可复制、可学习的基层善治经验,激活了全国基层善治“一池春水”。而作为本报聚焦基层治理、聚力乡村振兴的品牌栏目之一,“‘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典型案例展示”栏目,也成为了各地组工干部交流经验、交换思路的平台,引发广泛好评。

  2023年是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如何续写创新基层治理、实现乡村善治的新篇章?今年上半年,乡村干部报将利用“南阳·2023汉江流域创客英雄汇”举办之机,和南阳市党支部书记学院共同举办“基层党建与乡村善治”高层论坛,同时展示前期征集的“四议两公开”优秀典型案例。“此举必将持续深化‘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理论研究,推动双方合作走深走实。”南阳市党支部书记学院负责人说。   

沂蒙山农产品搭上新媒体快车

  本报记者(右一、右二)在山东省临邑县恒源街道乔家村宣传推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产品软枣猕猴桃。

  蜜桃是山东省蒙阴县的一张名片。地处沂蒙山区腹地的垛庄镇是革命老区,著名的“孟良崮战役”就发生在这里,垛庄镇蜜桃种植面积达8万亩,年产10万吨,有毛桃、油桃、蟠桃、观赏桃四大类200多个品种,但通过互联网销售的占比较小。

  2022年6月,看到本报助农栏目“村上良品我代言”,蒙阴县垛庄镇党委书记宋强联系到了本报,希望借助报纸覆盖全国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扩大销售、提升品牌价值。乡村干部报很快在版面上刊发“乡村代言”为蒙阴蜜桃做宣传推介,当季通过网上销售团购蒙阴蜜桃200余箱。“村上良品”平台还与镇龙头企业金葵农业达成了桃罐头、果汁饮料等产品的销售意向,帮助垛庄镇蜜桃走向全国。

  听说蒙阴蜜桃搭上了“新媒体快车”,2022年7月,蒙阴县垛庄镇开源村党支部书记杨庆军找到本报。“受疫情影响,物流不畅,开源村板栗仁的存货积压严重,请报社帮帮忙。”他介绍,板栗是开源村党组织领办的果蔬种植合作社的主打产品,2022年3月建立深加工车间正式投产,年产量 400 吨,业务刚起步,就遭遇销售难。乡村干部报“村上良品”平台立刻组织团购带货,帮销板栗仁3000余袋。面对接下来的板栗成熟季,村书记杨庆军更有信心了。

  为打响“村上良品”品牌,2022年6月,乡村干部报成立了村上良品助农服务中心,并先后在山东蒙阴、山东沂源、广西阳朔、云南丽江等地设立助农服务中心。村上良品助农服务中心启动以来,共帮助山东、新疆、云南、内蒙古等全国各地乡村干部销售新疆托克逊小白杏、丽江雪桃、青海唐古拉藏羊、内蒙古呼伦贝尔牛羊肉、威海生蚝、广西阳朔金桔等农产品近20万元。

  新的一年,乡村干部报还将通过“一村一景”“看见乡村·我的在村故事”等助农栏目,加大优秀农产品的推介力度。同时,在乡村干部报全媒体平台上,组织选调生、驻村第一书记等乡村干部直播带货,让村上良品更富民。

  结对小伙伴喜晒幸福成绩单

  “咱村今年硕果累累,村集体经济比2021年翻了两番,你当初到过的村广场也大变样了……”2023年元旦,本报记者收到来自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石桥镇小石桥村书记孟祥君发来的新年祝福,与祝福一同前来的,还有小石桥村2022年度的发展成绩单。

  2021年6月,本报启动“编辑记者结对选调生”活动,15位编辑记者与全国各地的15位到村任职选调生结成对子,深度融入他们的工作生活,真实反映他们的所思所盼,真情呈现他们的成长故事。孟祥君就是当时的“牵手”对象之一。

  孟祥君大学读的是金融专业,丰富的学生干部经历以及省优秀毕业生的身份,让她在就业时拥有很多选择。然而,当很多同学选择留在城市、留在金融系统时,孟祥君却“逆行”回到家乡。最初在村里担任村书记助理,后因表现优异、群众口碑好被组织推荐,2021年初高票当选为小石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半年后,两年基层任职期满的孟祥君,选择了留下。

  2021年10月,本报记者带着好奇来到小石桥村。此时的北方夜长昼短,晚上7点多已是漆黑一片。在采访结束去吃晚饭的路上,孟祥君边小心翼翼开车边和我说:“最近忙着更新路灯,否则乌漆墨黑的,村民出行不安全。”到村不到两年,孟祥君是如何赢得3000多位村民“芳心”的?记者突然间找到了答案,是因为她总是设身处地为村民着想。对小石桥村的村民而言,她就好像这黑夜里照亮前路的车灯。

  再次接受记者采访,孟祥君和记者算起了“幸福账”:“2022年,我们新建了成品库租给企业,增加收入7万元;整理村里的闲散土地,部分土地出租,收入8万多元租金,部分股份土地入股企业,有3万多元分红,这加起来就是18万元;另外,光伏发电项目有2万多元收入……”

  在村庄“阔步前行”的同时,孟祥君个人也快速成长。从最初对基层工作的生疏到如今的游刃有余,在碰壁与坚持中,她把自己磨练成一个基层工作的“多面手”。“对了,我最近当选河南省人大代表了……”在通话时,孟祥君一改往日的稳重,有些兴奋地向记者吐露当选省人大代表的喜悦以及随之而来的压力。孟祥君说,她目前正忙着为参加省两会做最后的准备,还要抽时间过一遍村里今年元宵节的节目。

责编:尹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