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书记带全村在地里种出20万+流量 “泼天的富贵终于轮到我们村!”
2025-04-11 08:46: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游客畅游花海,拍照打卡。李月英 摄

  “这个山沟沟竟突然车水马龙?!”

  “这里的村书记带村干部跳广场舞,荒地变金盆!”

  “泼天的富贵终于轮到我们村!”

  当这些话题在抖音、快手冲上热榜时,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东釜山乡小西庄村的油菜花田里,正上演着现实版“乡村变形记”。

  3月底,村党支部书记崔长锁带着村“两委”班子在500亩油菜花海中跳的那支魔性广场舞,被网友称作“太行最炫民族风”。这段短视频单条播放量突破20万,把四面八方的游客引到了这个曾经的穷山沟。

  眼下,东釜山乡首届花潮庙会上,游千亩“花海”、逛热闹“庙会”,小西庄村屡屡出圈。

  村头的“花潮庙会”大牌分外醒目,每天两三千名游客慕名而来。漫步山前油菜田,闻香观景,拍照留念。路旁临时市场内,数十个买卖摊位整齐排列,玉米糁、菜籽油、粉条、大枣、蜂蜜、农家炖菜,色香俱全。客人们精心选购,欢笑声不绝于耳。

  “这里的空气甜丝丝的,大人孩子都能找到乐子。土味儿混着潮味儿,可真对路!”保定市民陈爱君10天内两次打卡,赏花摄影、亲子游戏、品尝美食、认领果树,好看、好吃又好玩。

  “游客口口相传,‘网红’现场直播,活动仍在升温。”崔长锁介绍,清明假期,还有舞狮、高跷、大鼓等众多民间花会表演,赏花游将持续到5月初。

  “活了大半辈子,头回见村里这么热闹!”56岁的村民黄红霞和20多个志愿者一起疏导交通、服务游客,讲述山村爆红背后的故事。

  小西庄村位于徐水西部山区,村民700余人,耕地1300亩。村里因水源所限,从前每年只种一茬玉米,收益有限,青壮年常外出打工。2024年,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流转村内土地,种植春茬优质“白马牙”玉米200多亩,秋后加工成玉米糁和玉米面,每斤13元,在网上大卖。当年9月,村里又从中国农科院引种,播下500亩越冬油菜。

  “油菜花期只有1个月,等到5月成熟收割后,菜籽榨油出售,接茬种玉米。”崔长锁盘算,春秋两季收入,加上山场收益,村集体每年增收十万元。村民不仅拿土地租金,还能在合作社务工,曾经的荒坡变成了会生钱的“聚宝盆”。

  为把赏花游办出新意、形成品牌,东釜山乡党委书记朱佳男与崔长锁以及多位90后、00后党员集思广益——东釜山乡“花潮庙会”应运而生,地点就放在小西庄村。

  东釜山乡是革命老区,山场多,旱地多,土特产资源丰富,古村古巷深藏乡间。如何发挥生态、资源优势?连日来,全乡13个村的村干部到小西庄观摩学习。

  铲车来往,机声隆隆。春阳下,南陈庄村干部群众整修道路,依托村里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5000亩山场、400亩果园,着手发展休闲采摘、林下经济、红色旅游。西釜山村樱桃采摘园、西峪村山地苹果基地、白岭村农作物带状复种示范区,也筹划扩规模、优品种,以景兴业,以产育景,带动村民共同增收。

  路面齐整,河道干净,绿植茂盛,百姓笑脸相迎。随着游客增多,东釜山乡全乡积极行动,创建美丽庭院,打造生态步道,建设骑行驿站,网格员、党员成了环境卫生监督员、旅游景点引导员、红色文化宣传员。

  春日花潮,点燃了山乡文旅市场。“田园变花园,颜值变产值,流量变留量。因地制宜,联农带农,我们做好农文旅融合大文章,让‘共富之花’尽快开遍山山岭岭。”朱佳男说。

  本报记者 俞玺勍

  通讯员 刘柯旋 李月英

责编: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