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我走出“象牙塔”,在结束两个月培训后,来到了江西省玉山县省级贫困村——横街镇碓头村,开启了一名安徽人扎根江西“红土地”的崭新生活。
王圣兴(左)在扶贫车间。
学习是前提。作为一名从“校门”直接跨入“村门”的干部,我深知只有积极融入、虚心学习,才能把根留住。刚到村里不久,村里开始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可我对这项工作一无所知,就赶紧向村书记请教:“高标准农田改造是什么?”“具体怎么操作?”“村干部要做哪些事情?”等等,村书记在耐心细致解答的同时,也交给我一项任务,让我做好各家各户的田亩记录。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一旦量田分田做得不好,就会引发矛盾。我们当场量田分地,打下木桩,记下亩数,村民有什么异议当场提出,及时化解,不留下隐患,全程都在村民代表的参与和监督下进行。我紧紧跟后面,逐户做好记录,顺利完成60多户村民的分田工作。由此让我感觉到,基层工作只有客观公道,才能赢得群众信任。
思考是基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解决基层的问题需要勤于思考。脱贫攻坚中,为解决少数贫困户“等靠要”的问题,我们给贫困户设定了考核指标并量化为积分,积分可以到村里的小超市兑换生活用品,1个积分等同于1元人民币的购买力,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同时,还将积分关联到光伏发电产业的年底分红上,积分多的分红多。不少贫困户主动要求加入到村里的各项公益活动中。
实干是关键。从走村入户、标准良田改造、人口普查登记,到疫情防控、山林防火,我深切感受到,在村工作唯有实干才能得到群众认可。
2019年冬天的一个周末,我一大早就被楼下的嘈杂声吵醒。原来,是邻村张村村山林失火了,我赶紧起床加入灭火队伍。赶到山火现场,只见山顶浓烟蔽日,火势已经蔓延散开。我与其他同志紧跟防火队,扑灭零星火苗,开辟隔离带,虽是冬天,一个个汗流满面。当我们从山上下来,在一户村民家休息时,主人热情地给我们倒水,邀请我们在他家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