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新(中)到困难户苟小龙家走访。
半年前,我作为选调生被派往陕西省宝鸡市陇县堎底下村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助理。初来乍到,茫然无措,第一次与村民唠家常我竟有些扭捏。
刚到村时,我被安排在便民服务大厅熟悉业务,有些群众事出紧急,不会说方言的我想帮忙却使不上劲,急得一头汗。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像“小学生”一样向老同志学习方言,向老干部请教工作方法。不出两个月,我办起事来就游刃有余了。
堎底下村由4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有1244户5189人,是全县数一数二的大村。我主动向村书记苟小红请缨,到村民家里动员发展产业,宣传5万元的贴息贷款政策。“小张,你的想法很好,我支持你,还是年轻干部有冲劲!”苟书记笑着说。
就这样,我和4个自然村的负责同志一起,花了两周时间对村里400多户脱贫户走访了一遍。出乎我的意料,虽然路没少走、汗没少流,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有的群众根本没有意向,有的嘴上说愿意却迟迟不见行动,“一出山便碰上了硬茬子”,这让我十分焦虑。
我想起12组村民刘建军有养殖经验,可以建议他发展生猪产业。没想到老刘一听“贷款”二字直摇头:“我养猪可以,但万一猪肉价格下来了,亏了拿啥还贷?”“银行是不是给你们提成,要不咋这么积极?”
一时间,我心里万分委屈:明明是为了你好,你不但不理解还冷嘲热讽?基层工作咋这么难做!
那几天,我情绪非常低落,苟书记安慰我:“农村工作讲究技巧,真心聆听、耐心服务,让农户能够得到切实利益,他们自然会主动来找你。”
心情慢慢平复后,我那不服输的劲头又上来了。第二天我就振作精神,联系村里的致富带头人,跟我们一同入户宣传。思想疙瘩解开了,刘建军签订了5万元贷款养猪。今年春节,他家卖了猪,收入增加1万余元。在他的示范下,目前村内脱贫户获贷率达一半以上,不少家庭依托贷款政策有了主打产业。
真正让群众打心眼里认可我的,是去年10月3日。凌晨5点多,“轰隆”一声巨响把我从睡梦中惊醒,屋外狂风大作、暴雨倾盆。还没来得及多想,我的手机响了起来,苟书记急促的声音传来:“小张,咱村里枣园路段一座桥梁被冲毁、大柳树路段发生山体滑坡,你赶紧往村上走。”
我套上衣服,从镇政府往村里赶。一进村,以前只在电视上见到的洪水冲毁桥梁道路的景象出现在我眼前,我一时愣在那里。
“小张,你快和李主任带领群众向安全地段撤离。”我回过神来一看,苟书记已经披着雨衣跑远了。
挨家挨户上门,动员群众撤离,疏通拥堵路段,在断道处设置警示标志……忙完了,雨停了,因为处置及时,村里的群众都平安无事。这件事过后,走在路上总有人热情招呼我,“文新,到我家喝口水”“娃,今天上我家吃饭去”。
刚来时,有人说“研究生娃娃咋来我们村,可惜了”,现在我会自豪地回答:“这是我的职责,也是我的选择!”我大学学的是农业科学,7年专业学习,正好有了实践的土壤,怎会可惜?我深深感到,只要多帮群众一分,群众就会给好评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