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风口 乡村如何乘风而起
2023-05-12 10:29: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记者 华贤东 通讯员 李斌 罗清平 杨伟清 苏晶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2月24日,湖南省浏阳市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一家预制菜企业工作人员在生产流水线上作业。 新华社发

  “这是酸菜小笋、油焖烟笋、梅菜扣肉、红烧肥肠……总共12道菜的年夜饭,过去家里的老人们要从清晨就开始张罗,但我们面前这一桌,半个小时内就能开饭。快,是预制菜最显著的特点。”

  据湖南省浏阳市省级农业科技园(以下简称“农科园”)相关负责人介绍,浏阳市正全力打造湖南省最大的湘菜预制菜产业园区,2022年全市产值达161.8亿元。目前园区已引进42家预制菜企业,开年以来,预制菜企业继续着年前产销两旺的红火态势。

  在采访过程中,“机遇”是挂在每个人嘴边的高频词。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培育乡村产业新业态,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写入文件。预制菜上游连着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下游连着餐饮业转型和消费变革,是促消费促转型的有效抓手。有机构预测,未来3年至5年,我国预制菜产业有望成为下一个万亿元级产业。

  火爆的概念背后,有诸多现实问题引人思考:预制菜产业能为乡村振兴带来哪些新助力?乡村如何才能享受到预制菜产业的新红利?

  农产品走向市场的重要窗口

  预制菜即通过食品工业化的方式,将农村生产的初级农产品加工为预制菜,变成高附加值的食品送上城市餐桌。从预制菜供应链环节来看,涉及果蔬种植业、家禽畜牧养殖业、水产养殖业等,与农业特色产业息息相关。

  总体来看,我国预制菜产业起步较晚,预制菜市场渗透率仅为5%,而美日等国为60%,行业尚有较大增长空间。有调研报告显示,我国预制菜产业将以20%的年复合增长率逐年递增。

  预制菜行情看好,对农民增收拉动力度不小,这就引得各地政府竞相布局。2023年,山东、四川、河南、广东、广西、重庆、贵州明确将预制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意味着,作为当下风口的预制菜,被赋予了重要的社会使命。

  “农业靠天吃饭,但预制菜可以把农产品变成菜品,降低产业风险的同时还能提升附加值。”浏阳市小河乡乌石村党总支书记赖平介绍,村庄有种菜的传统,蔬菜最大的问题是储存时间短,过去在本地或在周边就以较低价格卖掉了,产业形不成规模,农民增收的渠道有限。

  如今,全国虽然有不少具有乡土特色的地理标志产品,驶入产业化发展的“快车道”,但传统的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仍然较为粗放,尤其是交通不便的地区,仍然存在销售渠道、创新能力、品牌效应、产业链条延伸、利益联结机制等方面有所欠缺的难题。简单来说,就是“难以开拓市场,产品卖不上价。”不少乡村发展特色产业是以“家庭作坊”生产的初级农产品为基础,一方面自身在建立标准化、品牌化等方面的动力不足、难度较大,另一方面,同一地区产品的同质化竞争现象也屡见不鲜。

  目前,全国共有6.6万家预制菜企业,优质农特产品的需求旺盛。预制菜的火爆,给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

  2018年以来,浏阳市农科园引进的预制菜龙头企业新聪厨公司,选择与乌石村开展村企合作,以共同出资的方式,打造蔬菜加工厂,企业提供种子、种植技术和市场渠道,乌石村鼓励村民种植芥菜,为该公司的预制菜拳头产品——梅菜扣肉提供原料。“周边芥菜都是0.17元每斤,我们跟企业合作后,保底的收购价格能达到0.3元每斤。”赖平说。

  而在食品工业和冷链物流方面优势明显、拥有超过9000多家预制菜企业的山东,这种细化分工更加明显。比如,金乡县负责生产大蒜,肥城市则负责生产有机蔬菜。而作为传统农业大镇,胶州市里岔镇投资2.7亿元的上合里岔黑猪育种养殖示范基地项目,将于今年6月开工,种植着8000余亩大白菜的“国家级万亩蔬菜标准示范园”正全力争创山东省预制菜优质原材料保供基地。

  将预制菜的附加值更多留在农村

  一条鱼、一只鸡、一把菜,也可以通过工业化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赋能农业转型升级,这正是预制菜以“工业锅”炒“农业菜”,实现农业工业化的表现。以目前预制菜市场中最火热的百亿单品——酸菜鱼举例,一条罗非鱼,在湖南省永州市的价格约为3至5元一条,而做成预制菜酸菜鱼后,则能卖到30到50元一斤。

  过去一条鲜活罗非鱼没税可收,今天一条罗非烤鱼,可获得税收0.98元。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陈东曾经表示,从农民到市民,从企业到政府,从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到能源安全,到乡村振兴,到健康中国,都将从预制菜产业发展中受益。

  如果预制菜生产地距离农产品原产地较近,企业就可以就近取材,人力成本也较低。在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看来,在乡村发展预制菜产业,能够把工业增加值部分留在乡村,助力农村农业发展。“过去乡村产业主要是简单生产、销售农产品,收入也低。乡村发展预制菜产业,相当于把城市的产业向农村延伸,在把工业增加值留在农村的同时,有助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等问题,同时减少粮食损耗,尤其是果蔬水产类农产品的损耗。”

  预制菜产业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居民餐桌”,过去“居民买不着,农民卖不掉”的农产品,从未与城市广阔的消费市场如此接近。如何将预制菜的工业附加值更多地留在农村,是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这两天,浏阳市农科园的招商团队全员出动,前往广东省顺德市招商,并计划于5月举行湘赣预制菜产业供需对接会。作为八大菜系之一,湘菜的独特魅力在于本土的食材,再加上湖南省食品企业原材料本地化政策的加持,为湖南乡村特色产业搭上预制菜产业链“快车”打下坚实的基础。

  去年11月,在乌石村驻村第一书记李伟达的鼓励下,村民曾月辉种了近80亩芥菜,每亩能收获8000斤以上,一年增收12万元。“村子和企业合作,一方面解决了农产品销售渠道以及蔬菜不易存放的问题,同时因为在冬季农闲时段种植,不影响农时,还能涵养土地。另一方面,村民们有机会到新聪厨公司打工,仅这家公司就创造了800个就业岗位,工人工资水平超过每月5690元。”李伟达说。

  2021年10月,预制菜企业广东劲农农业科技公司在贵州省岑巩县成立的腊肉、腊肠加工生产车间正式投产,第一年便收购及销售当地优质农产品超500万元。如今,四川省盐源县深山农家的放养猪也加入了该公司的原料供应表,借助着预制菜产业发展的风口,越来越多的农产品跨越时空的限制,走出深山,走向广阔的消费者市场。

  但这一切的前提,都建立在预制菜产业产销两旺的基础上。据新聪厨公司董事长唐步聪介绍,目前该公司的梅菜扣肉产品在全国的销量排名第一,每年需要芥菜的需求量达上万吨,目前与浏阳市5个村庄的合作,远远无法满足其发展的需求,村企合作空间很广阔。

  为农村特色产业升级注入新动力

  2022年被称作“预制菜元年”,但在这一年中,农产品加工厂与食品企业均出现过“信任危机”。

  去年3月15日,“脚踩酸菜”的新闻一度占据了人们的视野,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食品安全问题给传统腌制产品企业“当头棒喝”,另一方面,自媒体揭秘食品行业滥用食品添加剂的现象,也一度让市民谈“添加剂”色变。要让预制菜真正走向居民的餐桌,食品安全与健康方面的改进与宣传,是产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在唐步聪看来,长期以来,预制菜行业缺乏统一的国家标准,没有完整的产品标准体系和操作规范流程,导致行业准入门槛低,一些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另一方面,因为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各大菜系的标准化制定,仍需各方持续推进。

  2022年,广东、云南、河南、山东等食品工业大省,先后出台推动预制菜的政策意见,同年4月,全国首部《预制菜点质量评价规范》团体标准发布,从食品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以利于预制菜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高位推进。今年2月,沪苏浙皖三省一市联合发布《关于印发〈长三角预制菜生产许可审查指引〉的通知》,率先制定了一体化的预制菜生产许可审查指引,这是预制菜行业发展的重要一步。

  除了各省市的政策加持外,各地企业和协会也不遗余力。湘菜行业协会即将出台预制菜一系列的产品标准,而在此之前,以新聪厨为首的多家湘菜预制菜企业纷纷拿到了ISO9000质量认证、SGS食品质量认证等多个食品安全标准,同时聘请第三方检测中心入驻,实时监测并公布食品安全报告。

  乡村自产自销的初级农产品要达到工业食品安全质量标准,难度较大,村企合作则为这种转变注入了新动力。在乌石村与新聪厨公司共同建立的加工厂中,记者见到了近20个标准化的腌制池, 由企业提供技术,全部采用了流程化、机械化操作,据村书记赖平介绍,每年收获季节,加工厂从村民手中收购近2000吨芥菜,在这里通过两个月左右的腌制、发酵后成为梅干菜,再运往70公里外的新聪厨公司进行深加工,保证了源头的食品安全。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