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谈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2024-02-09 08:34: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2月3日,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发布。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连续出台的第12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为广大农民群众送去了新年的政策“大礼包”,在基层激起了广泛反响。

  学习“千万工程”,推动全面振兴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主题鲜明、脉络清晰,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对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进行系统部署,明确乡村振兴抓什么、怎么抓。

  在“千万工程”全面推进过程中,浙江省安吉县形成了一整套村党组织书记选配机制。荣获2023年度浙江乡村振兴共富带头人“金牛奖”的孝丰镇夏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鲍鑫,就是当地回引优秀人才的典型。回村后,鲍鑫牵头成立露营强村富民公司,实现夏阳村旅游收入从0到1500万元的飞跃。鲍鑫说,加大推进“千万工程”力度,让老百姓口袋里的钱多起来,夏阳村将继续在露营周边业态上做细做精。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汪玉成也表示,乡村振兴重在人,余村全球合伙人招募计划吸引了1000多位年轻人,践行“千万工程”,带动“新乡人”融入、“原乡人”回归是法宝。

  临近岁末,由村民众筹开办的浙江省义乌市后宅街道李祖村豌荳花餐厅又一次迎来了分红。31名新老“村民”股东共同分享60万元分红收益。这几年,在“千万工程”的推动下,李祖村吸引了62家“创客”公司入驻,带动200多人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后宅街道党工委书记楼志军说,践行“千万工程”,将把重点放在餐饮美食、生态旅游等富民产业,持续为村庄发展注入新动力。

  “千万工程”怎么学?广大基层干部各有心得。山西省长治市潞城区辛安泉镇西流南村干部们表示,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必须因地制宜、循序渐进,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为此,他们用了2年时间实施了“六乱”整治、“净空”行动和雨污分流工程,实现了旧貌换新颜。同时,建成青葱乐园、毓芳园、彩灯作坊等乡村文旅项目。

  山西省永济市开张镇东开张村是革命老区村、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以“千万工程”为指引,该村依托自然资源、历史文化,将老粗布技艺传承与市场需求相衔接,开发粗布手绢等100多种特色产品,带动村内100多位妇女年增收1.5万元以上。同时,还按照4A级景区标准,建设惠畅老粗布园区,并整合民俗、农耕、纺织等传统文化发展乡村旅游。“学习‘千万工程’,就要学内核、学精神,要有开拓创新的担当和智慧,让群众有更加充实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村党支部负责人表示。

  抓好产业振兴,促进农户增收

  乡村干部们表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指出“两个确保、三个提升、两个强化”,为他们今后抓好工作指明了目标和方法。其中,“推广科技小院模式,鼓励科研院所、高校专家服务农业农村”,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引发了大伙的热议。

  2月5日,在云南省临沧市安置人口最多的易地搬迁点临翔区蚂蚁堆乡蚂蚁堆村,40多名农村娃在村头“冬令营”愉快地玩耍。2023年12月,当地与华中科技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临沧市乡村振兴局联合成立蚂蚁堆村乡村振兴小院,“冬令营”正是“小院”的杰作之一。更了不起的是,“小院”联合村党总支发动168户搬迁群众发展庭院经济,种出的洛神花每公斤售价达30元至50元。蚂蚁堆村驻村第一书记姜宗显说,中央一号文件特别是关于“推广科技小院”等表述让他倍感振奋,今后将从科技和人才两个方面发力,继续建好用好“科技小院”。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写入科技小院,我感觉办好自己的小院更有政策依据了,也更有信心了。”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镇东堡村“两委”负责人说, 2023年4月,汾阳市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在杏花村镇东堡村成立了电商科技小院,截至目前,小院已培养出200多名农村青年电商人才。山西省柳林县高家沟乡高家沟村的科技小院则是在中国农技协的指导下创立,该“小院”着力拓展红枣产业链,引导企业和群众发展枣芽茶、枣木加工。“下一步,我们要将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让科技之光照亮村民致富之路。”高家沟村党支部负责人表示。

  新疆鄯善县辟展镇卡格托尔村的“科技小院”成立以来,以当地葡萄协会为依托,解决了种植户诸多现实难题,推广改良新郁、黑香妃、黑美人、火焰无核等葡萄新品种100多亩,培训种植户1.1万人次。卡格托尔村葡萄协会会长李元柱说,科技小院就是带领农牧民一起致富的火种,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保障粮食安全,促进产业发展,须用好用足科技支撑。“我是赶上了好时候,如今播种有北斗导航,打药用无人机,浇水有自动滴灌,采摘棉花也实现了机械化。”种了670亩棉花的克热木·艾合买提说,他这几年每年纯收入都有60多万元,在县城买了房和车。如今,在新疆托克逊县库米什镇英博斯坦村,越来越多的村民通过科技种田实现了增收。“中央一号文件提倡我们农民科学种地,让农民也能挣大钱。”克热木高兴地说。

  磐安县仁川镇是浙江最大的红花油茶基地,去年实现新建2800亩、种植1800亩、抚育1650亩。今年1月,磐安县政府主导起草的《浙江红花油茶栽培技术规范》省级地方标准正式获批立项。仁川镇党委书记施尚森说,这些成绩离不开国家油茶科学中心首席专家、研究员姚小华,“从几棵树到万亩林,科技点石成金”。

  2月初,户外严寒,天津市西青区张家窝镇蝴蝶兰种植基地内却暖意融融,园区内16万株蝴蝶兰繁花斗艳,将在春节期间全面上市。基地负责人胡志军正忙着整枝,他透露,今年蝴蝶兰单株价格比往年上涨3元到5元,几个热门品种都被预订一空。张家窝镇党委书记苗洪生介绍,该镇鼓励村民在园区内租用日光温室培育蝴蝶兰,第一年免租金、次年半价租赁、第三年才全额租用,党建引领持续扩大产业规模,形成了完整产业链。目前,全镇以种植蝴蝶兰为代表的特色花卉产业共有3万平方米150多个品种,是京津冀地区最大的蝴蝶兰生产基地。“今年蝴蝶兰基地将全面提升改造,同时引导周边相关村西闫庄、房庄子、周李庄、康庄子等村党组织以蝴蝶兰基地为点,串珠成链,共同探索文旅融合发展。”苗洪生介绍。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以科技赋能团镇,产业振兴加速发展。6团11连成为新疆首个耐盐碱水稻万亩连片高产区,去年已实现平均单产573.8公斤,为盐碱地综合利用树立了典范。第一师阿拉尔市党委组织部有关人士表示,今后将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推广“两年四熟”新模式100万亩,鼓励种植辣椒、中药材、食用菌、小茴香等,做好土特产文章。大力发展戈壁设施农业、荒漠经济,同时扎实开展盐碱地治理,为粮食安全和基层增收作贡献。

  让农民唱主角,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坚持农民唱主角,促进“村BA”、村超、村晚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健康发展。

  “我们可以依托1929崇明县委机关旧址的红色资源,同时发掘手工技艺,带动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在上海市崇明区竖新镇明强村,选调生彭佳龙与乡村能人齐聚一堂,为村庄发展与治理出谋划策。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后,上海市崇明区的选调生对照其中的新提法,就构建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新格局展开基层调研。

  贵州省盘州市淤泥乡岩博村党委书记余留芬表示,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近年来,岩博村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村龙头产业“头雁领飞”作用,以岩博酒业为核心,带动了高粱种植、产品包装、酒糟加工、生猪养殖、火腿加工、生态旅游等,走出了一条共同富裕的新路。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岩博村不仅要持续推进产业的多业态发展,还将建立村办企业党组织和村党组织班子“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机制,切实把农村党员培养成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把村办企业党员培养成懂党建、懂农村的人才。

  “学习完中央一号文件,心里很振奋。”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沙流河村党委书记刘开地表示,沙流河村40年来经历了三次创业,把一个“穷散乱”的村庄,建成了文明富裕的新农村。“今后,将在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上持续发力,带领干部群众建设自己的和美家园。”他说。

  基层干部认为,发展群众文化,是一件有表有里的大事业。在山西省长治市潞州区老顶山街道南垂村,村“两委”坚持把乡风文明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2023年举办4次“古韵南垂·耕读传家”文化艺术节,还承办了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山西选拔赛。该村村干部说:“村里既把群众文化当手段也当作目的,正在筹办中国南北民俗社火游园会,可以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150个、为村集体增收50多万元。”山西省乡村振兴示范村、运城市夏县水头镇水头村村干部则表示,水头村统一红白喜事标准,引导群众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形成了“群众的事群众定,大家定的事大家遵守”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山西省柳林县薛村镇军渡村紧靠黄河,为了不让污水进黄河,当地根据地形情况,将全村排污划分成4个区域,实现了一泓清水入黄河。该村村干部说:“我们的乡村治理必须得到群众的认可,这是出发点,也是检验手段。”在去年举办了首届“村BA”的柳林县柳林镇毛家庄村,全民健身蔚然成风,还建起了现代化图书馆和敬老院,群众幸福指数持续提升。

  本报记者 周静文 周妍 倪敏 华贤东 车婧 聂伟

  通讯员 徐永峰 张源 韩光磊 单文燕 周锋涛 朱信德 周露 魏举娜 赵凯 楼帆婷 李嫦 刘盘云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