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洞庭波涌。在湖南省益阳市大通湖区千山红镇大西港村,湖南省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在湖光映照下格外耀眼,村干部正和村民们一道察看稻虾蟹长势。
“现在,村民服务中心每天留1到2人值班,其他村干部都能灵活安排。”大西港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德华说,“市、县不强制村干部坐班,不是不要做事了,而是让我们放开手脚去服务村民,去发展经济。”这是益阳市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益阳市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坚持自上而下推进与自下而上探索相结合,每一个县市区、每一级部门都不等不靠、积极作为,研究推进本地区本部门“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确保“马不倦怠、车不超载”。
划好权责“分界线”
“交通标识标牌标线管理维护责任下移基层”“‘一件事一次办’办件归集量任务大”“物管小区管理不到位造成社区创文负担过重”……
为基层减负,必须从根源抓起,确保弄明白“哪些要做,哪些不要做”。3月19日,在益阳市委召开的为基层减负赋能座谈会上,来自基层的代表纷纷发声,益阳市委主要领导现场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交办。
“以前,只要上面有文件、发通知的工作,该搞的、不该搞的都只有坚决落实。”桃江县高桥镇荷叶塘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清前表示,“今年,市、县组织部门带头为我们减负,仅‘党建工作’就从七八页的操作细则,变成了一页简单明了的工作清单。”
为村级组织减负松绑,是稳基层、强基础的重要一招。为此,29个市直职能部门带着问题,奔赴基层一线专题调研,听取乡、村两级意见建议,研究落实省、市减负赋能具体举措。在此基础上,益阳市坚持权责法定原则,建立健全村级组织承担工作事项准入机制,研究出台村级组织工作事项指导目录,通过“留、减、并、转、加”,将原有60项依法自治事项精简、合并成35项,把29项依法协助事项细化为具体工作内容,明晰协助职责边界,确保“不该村上做的,坚决不让村上做”。
“作为‘小马拉大车’的牵头部门,我们带头推进党建工作减负,出台简洁清晰的村(社区)党建工作任务清单,减少纸质留痕,树立实效化考评导向。”据益阳市委基层党建办主任方平介绍,该市第一时间出台为村级组织减负赋能10条措施,得到基层普遍支持。
今年以来,益阳各地在政策允许范围内,7个县市区和益阳高新区、15个乡镇(街道)因地制宜探索出台了本地减负赋能举措。“我们组织县直部门坐下来,对省里的75项举措逐项商讨,形成导向明确、更易操作的47项减负、赋能综合举措。”南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裔表示,各县直部门直面问题不回避、主动担当不推诿,以务实举措答好乡、村两级的“减负之问”,切实减到了基层干部的心坎里。
提升考核“精准度”
防返贫动态监测与帮扶、基础台账、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帮扶,一些原本只考核到镇上的内容,通过层层细化,直接压到了村(社区),这是一段时间里基层的现实情况。
“村干部总共就那么几个人,一到省市暗访、督查就特别棘手。一旦哪个环节出问题,不仅会被全镇、全县通报,还影响考核。”2022年,安化县被确定为全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龙塘镇为落实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要求,细化了40余条操作细则,一年到头难以预见的“督检考”,让该镇茶乡花海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黄成旺非常揪心。
“上级对镇上有考核要求,一些不该由村级组织承担的事项也被转移到村干部身上。”龙塘镇党委书记王类愚表示,为村级组织减负赋能,不能干等市、县“灌输”能量,也要乡镇主动作为,鼓励乡镇干部多担事、少推责,才能让村干部卸下一些不必要的“包袱”。
2023年,该镇下发的镇对村考核细则有14类78条,2024年,精简为14类42条。“变化最大的是,每类考核不超过5条,单是乡村振兴工作一项,就减到了4条,考核内容更加科学、更接地气、更易操作。”王类愚表示,这一调整是各条线与村(社区)干部共同探讨、反复斟酌的结果,也是基层减负上下联动、共同发力的真实写照。
“今年以来我们村接受县级以上的督查检查次数降到了个位数,比去年同期少了40来次。”黄成旺说,这样下来,村干部不用为了应付“督检考”,疲于写总结、作报告、整资料,“而且督查检查指出我们存在的问题,知道怎么改,迎考压力变小了、谋发展动力更足了。”
省、市减负赋能举措下发后,益阳市狠抓落实,要求各县市区及时向乡、村两级正确宣讲政策,协调市直职能部门积极向上对接,优化简化措施120多项,主动对下指导,确保举措落地。对省委明确要取消的事项,做到“一减到底”,让村干部从“督检考”中走出来。“真正搞清楚‘什么能考,什么不能考’。”方平说。
激活基层“源动力”
减负并不是减职责、减任务、减要求,赋能并不是一味地给基层人、财、物,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
2021年,益阳市发布“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今年是收官之年。“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关系到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政治问题。”安化县南金乡南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夏建兴表示,虽然南金村是省级集体经济建设示范样板村,但村级发展任务依然迫切,还有很多事情等着大伙去做。
“高速口直接修到了家门口,越来越多的城里人来到大山游玩,我们乡、村两级一时招架不住。”南金乡党委书记孟志刚表示,今年以来南金村主动出击,谋划打造小吃一条街、建设水上乐园、改造村部闲置用房,做大做强村级集体经济的思路更加明确。
“这些年,村上集体经济活了,直接推动和美乡村建设,有效激活了群众参与村级治理热情,今年村集体经济有望连续第四年突破100万。”夏建兴介绍,去年村上拿出60余万元为村民全额缴纳医保,今年拿出65万元,为村民购买医保、社保分别补贴280元和100元,真正让群众享受到了发展成果。
益阳市在发布的“为村级组织减负赋能十条措施”中提出,“鼓励支持村(社区)领办、主办承担公共服务和公益事业的社会组织,依法收费,增加村(社区)收入。”赫山区积极探索农村物业化服务新路径,试点推进农村物业管理服务。日前,该区试点的第一家农村物业——赫山区北岸物业管理服务部正式获批。
“我们的目标就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对于开办物业服务部,北岸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汤光明直言不讳,在完成物业管理服务之余,整合本村有效资源,激发更多本地能人、外出能人参与村级产业发展,助力乡风文明建设,推动村级治理由自治向共治转变。
发展集体经济不能固化思维,而应创新发展模式、完善利益分配机制,从而推动集体经济反哺村级发展。“村里借助乡镇乡村振兴人才服务站的平台优势,助力服务部选拔本村劳动力,积极开展各类岗前培训和技能培训,并安排合适岗位提供专业化服务,实现了增加就业与发展经济的良性循环。”汤光明说。
“随着纵深推进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束缚村级组织的瓶颈少了,推动发展的‘营养剂’多了。下一步,我们还将推动各县市区与市直职能部门上下联动,持续深化减负、赋能常态长效机制,让基层减负成效切实转化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优化治理的效能。”益阳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候耀森说。
本报记者 华贤东
通讯员 夏明炜 赵远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