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在村工作,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离开村里后,刘伟坤反而有点想念村里。去年10月到12月底的国情调研报告调查写作经历,让他对自己未来的工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刘伟坤是江西省赣州市纪委监委定向选调生,入职报到没多久,他来到赣州市崇义县铅厂镇石地河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助理。国情调研报告是每位新入职选调生的必修课,刘伟坤结合未来工作特点,以村集体“三资”管理监督为切入点,对铅厂镇村一级监督力量的现状进行调研。
从2023年10月9日到12月25日,两个半月多的时间,刘伟坤行遍镇内8个村庄,走访了近150户村民、34名村干部、10余名镇干部和6名市直单位驻村干部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调研过程就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螺旋上升过程,调研与实践就是推动自己的认识不断贴近实际、不断深化对客观世界规律性认识的必经途径。”刘伟坤感慨地说,这次调研让他对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的现状有了更加细致和深入的了解。
刘伟坤发现,自己的调研走访,也对农村基层监督管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刘伟坤还在村里任职期间,铅石镇正在完成县委巡察整改,关于村集体“三资”管理与监督存在的问题已陆续完成整改。崇义县纪委监委监督推动县农业农村局出台《崇义县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法》,明确村民代表大会、理事会(村“两委”)、监事会(村务监管委员会)和报账员等四类管理主体及职责,规范各类农村集体经济合同签订、变更、调解、管理行为,建立县农业农村局、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报备机制,解决农村集体经济合同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问题。
针对刘伟坤国情调研报告中发现的廉政风险点和监管漏洞,赣州市纪委监委监督推动市级层面出台《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办法》《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办法》《基层政府投资小额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守好农村集体“钱袋子”,形成靠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长效机制。
本报记者 林华维
刘伟坤(右)走访村民。(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