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福建古村有300多“新村民”
2024-05-06 15:33:00  作者:本报记者 林华维 通讯员 蒋丽英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胡文亮的“檀舍”空间客来客往,他们在一楼吃饭,品茶,学习陶艺,二楼6间民宿客房早早就被预订一空。胡文亮曾婉珍夫妻俩忙里忙外,还要在直播平台给网友推介龙潭村。

  美丽的龙潭村。卓育兴 摄

  龙潭村,福建省屏南县熙岭乡一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山村,拥有120多栋明清古建筑;来自江西吉安的胡文亮夫妻俩是龙潭村的“新村民”。在龙潭村,像胡文亮这样的“新村民”有310多人。不过,村党支部书记陈孝镇介绍,7年前,这里却是“空心村”,1100多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只有五六十人。龙潭村凭什么能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新村民”?又是什么激发了龙潭“新村民”的创业热情?

  龙潭村的蝶变,起源于屏南县2015年启动的“古村落保护计划”,开始探索文创引领的乡村振兴之路。也就在这一年,龙潭村开启了“人人都是艺术家”的公益教育项目,选送30位村民作为“种子选手”学习绘画,大山深处的“画家村”开始声名鹊起。2017年,来自江西吉安的胡文亮慕名来到龙潭村,租下一栋破旧老屋,改造为兼具休闲交友、民宿、餐饮、酒吧于一体的别有韵味的“檀舍”空间。

  “我现在是地地道道的龙潭人了,还有证书呢。”胡文亮笑着说。屏南县在福建省率先为外来“新村民”颁发居住证,“新村民”和老村民享受同等的教育、医疗等权利。不仅如此,屏南县制定出台支持文创人才发展十条措施,为新村民推进乡村文化建设提供专属政策,为在屏南从事原创艺术、创意设计、影视娱乐等领域工作一年以上的60名新村民发放“文创人才证书”,同步配套住房补助、创业扶持、子女教育等鼓励政策。正因如此,胡文亮动员妻子辞去教师的工作,带着孩子来到龙潭。2020年,他们俩的二孩在龙潭出生。如今,他们开设了“檀舍”“朴宿”两处空间。

  晨曦中的龙潭村。 陈小倩 摄

  越来越多外地人入驻,给龙潭村带来了生机,龙潭村紧抓机遇,立足生态原始、传统村落保存完整的优势,转变发展理念。他们创新“一事一议、一人一策”等机制,成功引进林正碌、程美信、复旦大学张勇教授等为首的文创专家团队20余人驻创,推进东北、东南、西南三条文创乡村带建设。全面推行“老屋认租15年模式”,从外出村民手中流转老屋330余栋,以年租金每平方米3元、租期15年的租赁方式,低门槛引进310余名新村民认领老屋,并进行以“文创”为导向的活化利用。建立村级项目建设“工料法”管理模式,通过“新村民出资、驻创艺术家团队设计、村委会代为建设”的运作方式,按照“修旧如故”“一屋一特色”理念,让传统村落不失乡愁古韵又简约清新。

  胡文亮在龙潭的创业也遇到过一些困难,特别是资金方面的难题,屏南县的“新村民”政策,帮他解决了后顾之忧。2021年,他以“檀舍”经营权为抵押,申请“古屋贷”30万元,发展民宿、餐饮、研学等叠加业态,2023年综合创收30万元。“古屋贷”是屏南县为解决文创人才资金短缺而推出的创新举措,以文创村民宿的“古屋经营权”作为抵押担保条件,通过宁德市农村生产流转农资平台线上申请、登记、放款等一站式服务,向民宿经营者发放贷款。目前,龙潭村已为62个新村民或文创团体发放1360万元的低利率贷款。冲泡咖啡、烘焙饼干、调制鸡尾酒……在240多家由古屋改造而成的咖啡馆、书吧、酒吧、民宿里,年轻的身影、现代的生活方式与房子里的老物件在屏南古村落里组成了一幅幅和谐的画面。

  龙潭村的“新村民”并不只是一个新概念。一方面,屏南县乡村的政策措施让这些外来投资者感到自己不是“外人”;另一方面,“新村民”把龙潭村当作故乡,全身心地融入其中。

  来自江西的曾伟,是第一个入驻龙潭村的“新村民”。2017年,他在龙潭村开办了第一家咖啡屋“随喜咖啡”,开设了第一家书店“随喜书屋”。他的“随喜咖啡”成了网红打卡点、龙潭地标之一,他和自己的妻子在龙潭村经营咖啡店,生意如火如荼,节假日期间日均营业收入近千元。如何充分发挥新村民想法多、点子活的优势?屏南县探索新村民参与基层治理模式,以2021年村级组织换届为契机,将龙潭、四坪作为试点村,组建3个“新村民”小组,推选代表和新村民专职副主任,让新村民与老村民共同参与村级事务管理,曾伟通过选举当选为龙潭村新村民专职副主任。2021年10月,熙岭乡文创片区成立片区党委,胡文亮当选为片区党委宣传委员,还被聘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

  在营造良好软件环境的同时,龙潭村硬件环境的建设上也下足了功夫。龙潭村改善基础环境,率先开通全市首个乡村移动5G网络,提升村级小学、卫生院,推动快递物流、金融服务、警务安全等进村驻点。胡文亮说,“浓郁的乡村‘烟火气’,以及低创业成本、方便快捷的交通、物流,是吸引我留下来的主要原因。”他把龙潭当成自己的家,积极链接北京、杭州、广州、福州、宁德等地研学团队到村体验乡村生活,2022年以来,先后开展自然拓印、绘画写生、非遗体验等亲子研学活动30多场,吸引研学团队500余人次。今年,胡文亮牵头开展“杂志共创”活动,组织20余位新老村民,共同创办龙潭片区杂志,提供片区内吃住行等各类旅游小店信息,也编织新老村民共同生活和谐相处的新故事。

  “新村民”的到来,不仅带活了新的产业,也吸引着越来越多人返乡创业。目前,龙潭村吸引回流返乡就业人员400余人,常住人口已突破千人,以青壮年人口为主,各种业态日益兴旺。

  本报记者 林华维

  通讯员 蒋丽英

责编:乡村干部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