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杨箕村:“城中村”破茧成蝶
2024-08-21 14:39: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每年端午节,东靠广州市珠江新城、南接五羊新城的杨箕村都要因“扒龙舟”上一回全省乃至全国的热搜,今年也不例外。

  端午时节划龙舟,本就是南粤地区一贯的传统习俗,珠三角地区各条河流的水面,都活跃着村里的龙舟队,杨箕村的龙舟队为何如此引人注目?

  “一条龙船上全是房东”“赢了减房租”……类似的话题热度居高不下,让人对杨箕村的富裕印象深刻。谁能想到,这个全国闻名的富裕村曾经长期发展缓慢,改革开放前只是广州郊区的一个穷村。

  “杨箕村始建于北宋,距今已有千年。在改革开放以前,村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1978年,杨箕村开始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定产到田、包产到户、计算报酬等办法,初步奠定了集体经济基础。”广州市杨箕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党总支副书记姚伟俭告诉记者。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1985年,广州市成立天河区,随着广州城区不断向东扩展,杨箕村的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耕地先后大量被征用。“1987年,杨箕村为了巩固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率先推行农村合作经济股份制,创立全国第一个村级股份合作经济联社,把村民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办企业。”姚伟俭回忆说。

  在集体财产产权逐步明晰之下,杨箕村以发展经济为中心,借助国营企业和外商的资金,先后办起了多家集体企业。股份制的建立,解决了所有权和经营权问题,村集体经济迅速得到壮大,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包括工资性收入、村集体经济分红和房屋出租。

  在广州地铁1号线与5号线的换乘站,有一个人流量巨大、每天被重报无数次的站名——杨箕站。10多年前,杨箕村是许多南下广州打工者的第一个落脚点,这里有许多租金低廉的村民自建房,因超近的楼间距被戏称为“握手楼”,至今依旧在许多年代电影里出现。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个曾经逼仄阴暗的城中村,在2009年成为广州首批“城中村”改造试点之一。

  2016年5月18日,是许多杨箕村村民终身难忘的日子。那天鞭炮声声、鲜花夹道,历时7年改造,杨箕村4000多拆迁户陆续拿到新房钥匙,回迁至杨箕复建安置房小区。

  从低矮密集的握手楼搬进电梯房,90后村民秦小姐说:“从此回家的路不再是阴暗潮湿、头顶只有一线天、电线像蛛网一样的巷道,而是种满花草的小区绿化路,推开窗户再不是对面人家晾的腊肉,而是小区花园。”

  杨箕村“旧貌换新颜”,不但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商业氛围等都得到提升,在重塑乡土文化、涵养乡风文明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杨箕村积极响应号召,将现代元素与传统文化相融合,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我们积极开展传统舞狮舞龙、端午节龙船探亲、重阳节敬老等活动,满足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教育方面,通过奖励优秀学子鼓励村民关心子女教育,培养更多有文化、高素质的新一代村民。”姚伟俭介绍。

  现在的杨箕村集传统文化和现代时尚于一身,不仅展示了广州城市中心的现代化巨变,同时也保留了昔日村庄悠闲的生活气息。“沿街的铺面,不仅有我们熟悉的烧腊档、茶楼、食肆,也有许多年轻人钟爱的奶茶店、清吧等网红打卡店。在杨箕不但有现代时尚的生活,也有浓浓的人情味、温暖体贴的归属感。”秦小姐说。

  变化的不仅是村容村貌,杨箕村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不断拼搏奋进。2014年开始,新一届领导班子展开大刀阔斧的改革,根据《广东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对集体资产的交易进行规范管理,统一通过区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平台进行公开交易。针对大型交易项目,村里特别邀请专业咨询顾问公司对资产项目进行运营策划,成功吸引更多、更高端的资产项目,助力村集体经济稳定增收。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会以高质量发展为中心,以村民福祉为出发点,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谱写杨箕村振兴发展的新篇章。”姚伟俭说。

  本报记者 许露露

  通讯员 陈永强

  杨箕村举办元宵节祠堂庙会主题活动。(杨箕股份合作经济联社供图)

责编: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