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挂面”拉出群众幸福路
2020-08-21 09:25: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甘肃省宕昌县沙湾镇大寨村第一书记 冮皓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编者按 宕昌县位于甘肃南部,是陇南地区脱贫攻坚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2018年7月,天津大学90后青年教师冮皓被派驻到沙湾镇大寨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眼前的现状,愁坏了这个远道而来的年轻人,耕地没有,人才没有,要钱更没有!可是,宕昌人爱吃面,几乎一天三顿都是面,臊子面、炸酱面、酸菜面……冮皓来了灵感:“我们办个挂面厂行不行?”

工人在包装挂面

  2018年7月我来到大寨村。放下行李后,便匆匆拿起本子和笔,走进了农户家中。为啥要这么着急?我是听了之前在这里驻村的同事介绍过村里的贫穷,有些坐不住。

  大寨村山多地少,人均只有2分耕地,光靠种地养活不了一家人。村里的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了,留在村里的都是妇女、老人和儿童。村里也没有像样的产业,没有拿得出手的特色农产品,再加上物流不发达,这些发展的产业都是“虎头蛇尾”。

  面对窘迫的村情,我都愁死了。刚来头两个月,因为工作压力大,再加上饮食方面不习惯,体重一下子掉了20多斤。

  坐在家里是想不到“金点子”的,到群众当中去问一问吧。我用了一个多月时间,挨家挨户走访、摸排,从刚开始听不懂话,到熟稔地坐在小板凳上与村民唠家常,迅速和村民们打成一片。我还总结了一套工作方法:要想老百姓信得过,就得把水泥地来坐,吃得下土面,喝得下井水,还要和小孩交朋友。

  咦,土面?这里一天三顿都吃面,变着花样吃。习惯了吃米饭的我,也只好入乡随俗,吃起了面条。看着碗里的挂面,我灵机一动:这里的人这么爱吃面,我们办个挂面厂行不行?

  实践出真知,我认真做了一番市场调研:村里人口多的家庭一天要吃四五斤面,一些大型项目施工队对挂面需求量更大,而宕昌县迄今没有一家大型挂面厂,有很大的市场潜力。我们一旦把挂面厂办起来,产品指定好卖。而且,挂面生产工艺简单,村里的妇女老人简单培训后就能上手,这样的“低技术产业”才能真正在村里留得住、活下来。

  比为挂面厂跑资金、找技术更让我上心的,是为挂面厂寻找到一个靠谱的“厂长”。现在一切都靠我们挑起来,万一哪天我们走了,产业还得延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不厌其烦地到周边的20多个村,游说了很多年轻人返乡,让他们到挂面厂来上班。我希望通过挂面厂这个项目,培养出一批未来的致富带头人,一批未来的“挂面厂厂长”。

  我多次打电话、登门,终于把曾在西安等大城市打拼过的年轻企业家何喜文请回了村。

  我记得,和何喜文第一次见面时,我问他:“想不想回家发展?”他的神情是很抗拒的,脱口而出:“我们这种地方,回家之后能干啥?”

  我俩聊了一下午,给他讲国家的政策,讲挂面厂的前途,最终,何喜文被我说服了。

  回乡后,何喜文被任命为挂面厂厂长,带领村民们学习挂面生产技术、购买小型挂面机、张贴海报宣传,一同探索“致富路”。挂面厂建成后,逐渐步入正轨,我们村出产的挂面迅速抢占了宕昌市场。

  2019年10月,我向天津大学申请了30万元扶贫资金,用于采购加工设备,扩大生产规模,小小的挂面作坊变成了一个专门生产挂面的扶贫车间。今年3月16日复工复产以来,挂面厂日产量最高达5000斤。截至6月底,挂面厂共生产挂面14.3万斤,销售额达36万元,直接和间接带动了村里86户、349人脱贫致富。

  目前,我们的挂面厂遇到一个难题:头天生产挂面,隔天要停机,组织工人进行手工包装,运行一天就要停一天,产能难以提高。不久前,我募集资金新建了一个包装车间,引进挂面自动包装机,为新生产的挂面穿上漂亮的“外衣”。同时也把人手解放了出来,挂面厂的生产能力有了大幅度提升。

  我还请专业团队设计了挂面包装,采取线下销售和多个电商平台“云销售”相结合。如今,我们村的挂面厂为陇南市9个县区的375家大小超市、商店供货,天津大学还专门设立了“线上、线下扶贫超市”,师生们发起“直播带货”,帮助宕昌县包括挂面在内的百余种农产品拓展销售渠道。

  一根挂面“拉”出了贫困村群众的幸福生活。我们靠挂面赚到了钱,更把钱用在村民身上。今年5月21日,大寨村党群服务中心里一片欢腾,全村8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领到了入股分红近14万元。

  靠着挂面赚到的钱,我们在村里推动了一项项惠民实事,如危房改造等。但作为一名高校老师,我最看重的还是怎么通过教育来“断穷根”,因为教育是阻断贫穷代际传递的治本良药。村民们兜里鼓了,也愿意让孩子多读书。我最希望看到的是,将来孩子们都能考上好的大学,回到这里,改变这里的命运!(宋瑞 栗雅婷整理)

责编: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