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菌菇撑起强村“致富伞”
2025-10-10 10:25: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初秋时节,走进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白沙镇赵沟村的食用菌园区里,浓郁的菌香扑面而来。连栋大棚内,鲜嫩的平菇如蓝色云朵层层叠叠,吊挂的秋木耳饱满肥厚,村民们忙着采摘、分拣,丰收的喜悦写在脸上。一片忙碌的景象背后,藏着村集体经济与群众增收的“共富密码”。

  曾经的赵沟村,土地闲置,发展乏力。如今,依托265亩食用菌种植基地,这个小村子已经成为白沙镇产业振兴的排头兵。“以前村里想干事没底气,现在有了食用菌基地,不仅能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还能吸纳周边群众就近务工增收,村集体和农户的‘腰包’都鼓起来了。”赵沟村党支部书记蔡铎介绍,赵沟村目前吊挂菌棒244万棒,其中村集体参与大棚种植12万棒、地摆种植4万棒,按当前市场行情估算,仅12万棒吊带木耳总产值就有望突破30万元。预计2025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88万元,将实现从“空壳村”到富裕村的蜕变。

  在白沙镇,村集体经济发展早已跳出“单兵作战”模式。镇党委坚持“党建引领、企业带动、基地示范、农户参与”的发展思路,创新推行“一村探路、多村抱团、飞地共建”机制,将核心基地布局在赵沟村,带动到周边5个村,形成了联村发展合力。通过土地流转,5个村集体每年稳定获取租金收入达25万元;以设施设备入股基地运营后,2025年已实现分红70万元,带动联建村集体经济收入村均突破43万元。同时,食用菌种植基地抢抓全县食用菌全产业链发展机遇,延伸开展采摘体验、田间研学等活动6场次,构建起“种植+实训+服务”的多元增收体系。

  产业兴则群众富,白沙镇探索出“连栋实验+园区大棚+林下椴木+田间地摆+农户庭院”五种种植模式,以黑木耳为主,白玉木耳、滑子菇为辅,平菇为补充的“一主多元”食用菌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如今,不仅让480余万棒菌棒在大棚有序吊挂,更带动198户农户发展庭院种植6万棒,通过“庭院经济”实现了“家门口增收”。

  基地优先吸纳本地劳动力务工,从菌棒培育到采摘分拣全程提供岗位,目前已带动全镇100余户群众务工增收,户均年增收超2500元。“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技术专家上门指导,在家种植木耳一年能挣好几千块钱,比外出打工踏实多了,还能照顾家里。”村民郑小明道出了产业发展带来的实惠。

  如今,在清水县“东菌西果、南药北粮、沿川设施农业”产业布局指引下,白沙镇的小菌菇已深度融合全县食用菌产业集群,借助“清水县黑木耳”地理标志品牌效应销往全国各地。从村集体壮大到农户增收,从单一种植到全产业链发展,小菌菇正稳稳撑起乡村振兴的“致富伞”。

  通讯员 李兰军

  清水县白沙镇村民采摘地摆木耳 蔡铎 摄

责编:俞玺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