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川猪,全国八大名猪之一,广西玉林市陆川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陆川人亲切地形容它“黑背白肚银颈圈,白里透红赛贵妃”,外号“陆川一枝花”。
近年来,陆川县紧紧围绕打响陆川猪特色产业“金字招牌”,通过成立陆川猪行业党委、党员服务产业发展、吸引人才回归等举措,充分发挥陆川猪的产业优势,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推动乡村振兴驶上“快车道”。
成立行业党委,抱团取暖谋发展
陆川猪始于汉而盛于唐,有着2000多年悠久历史。然而,“陆川猪”虽出名,但农民多半是以家庭分散养殖为主,养殖规模小,资金、技术跟不上,发展速度不快,养殖风险大,导致有些农民管理不善,生猪养殖业发展缓慢。
为了使陆川猪走上品牌发展之路,陆川县持续强化党建引领,为陆川猪行业注入党建“一点红”,结合养猪、畜牧产品深加工等行业的实际,整合有效资源,创新发展路径,2021年成立了陆川猪产业行业党委,下辖19个党支部,其中4个为联合党支部,共有79名党员,覆盖50多家企业,全面打造陆川猪产业的“红色堡垒”。
“以前养殖户们都是‘散兵游勇’,全靠‘单打独斗’,现在有了党组织的带领,我们协会集聚产业链各类人才,相互扶持抱团发展,把我们陆川猪的品牌越打越响,让更多的人都能够品尝到正宗陆川土猪的美味。”陆川猪养殖协会党支部书记唐怡思说。
为充分发挥陆川猪地理标志品牌效应,陆川猪产业行业党委积极打造“党建+企业+市场”模式,为产业发展插上了“红色”的翅膀,增强企业抱团发展意识,实现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促发展,打破了产业发展缓慢的瓶颈。目前已有陆川县英平生猪产业现代化示范区等自治区级农业龙头2家,养殖大户千户,在当地结成了产业化联合体,农户企业化经营参与率达100%,将养殖户紧紧吸附在生猪养殖产业链上,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党员先锋助力,靠前服务提品质
“陈大哥,这是政府免费发放的消毒药,消毒对象不同,所需的药物浓度和使用方法都是不一样的,一定要严格按照说明书的使用方法进行稀释,才能达到理想的消毒效果……”党员服务队技术骨干陈启美正在指导乌石镇金龙养殖场的负责人陈金龙对猪舍和周边环境进行喷雾消毒,切断动物疫病传播源。大暑前后,当地气温持续升高,陈启美还叮嘱陈金龙加强猪舍通风管理,为生猪防暑降温。
陆川县紧盯党员在产业发展中的先锋、服务、带动作用,坚持群众致富,党员引路的理念,组建了由畜牧技术骨干党员组成的“产业发展党员服务队”和“科技服务党员先锋队”等技术队伍,针对生猪养殖从疫病防控、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消毒灭源、饲养管理及生猪生产监测调度等方面入手,不断加强生猪养殖产业技术指导服务,提高生猪的品质。
“生猪养殖培训班的开展和党员服务队的上门服务,指导我们如何科学喂养和生猪疫病的防治等,保证了我们陆川猪的质量,养出来的猪毛色正常,皮红毛亮,体型也很好,很健康,而且瘦肉率非常高。”清湖镇生民农业养殖场的负责人余业祥说。
今年以来,党员服务队先后进村入户组织生猪企业、养殖户参加动物疫病防控等各类技术培训班16期,现场会5期、技术咨询225次,培训人员1100人次,解决养殖户难题28件。
南飞孔雀归巢,产业兴旺人才归
“原来也想过回来养陆川猪,但是怕养不好又卖不出去,现在有了行业党委和养殖协会的支持,技术和销路都解决了,今年年初我也从广东回来开始养殖陆川猪。”沙湖镇永旺村养殖户罗春福说现在养的十几头猪预计可收5万元左右,比在外地打工好多了。
如今,在行业党委的凝聚下,陆川猪养殖产业在全县欣欣向荣,连续十五年获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奖,陆川猪品牌价值为30.84亿元,是当地特色支柱性产业,已经成为陆川人民的“幸福猪”“致富猪”。
随着“陆川猪”品牌的声名远扬,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才参与到陆川猪的产业中来。“看到家乡陆川猪深加工产业的蓬勃发展,我也想用自己的技术和经验去推动陆川猪产业发展,为家乡的建设贡献力量。”广西富兴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产品研发的技术人员邓诗宾说。
“最近,我在陆川猪产业园项目的征拆工作上花费了大量时间,项目用地总面积约1554亩,总投资约28.54亿元,未来将形成保种选育、产品深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综合运营服务项目,串起陆川猪产业链,打造属于陆川的百亿产业园。产业发展红红火火,外地返乡回家的青年人接二连三。”谈起陆川猪产业发展的前景,陆川县大桥镇党委书记温文冕信心满满地说。
产业兴则人才兴,人才兴则产业旺。陆川猪作为“一县之宝”,近年来,陆川猪产业链聚拢了530余名产业实用人才,一批又一批的青壮年返乡创富造梦,将“陆川猪”变成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的“黄金猪”。
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