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岁的韦国林近几年发起了“羊”财,成为村里的养羊大户,建起了小洋房。不仅自家富了,还带动贫困户脱贫,日子过得喜气洋洋。
近日,笔者走进广西河池市宜州区三岔镇良因村龙对屯韦国林家的羊圈,只见黑压压一支“黑色军团”出列,“摩肩接踵”赶往山上吃草。“今年已经卖了17只,收入2万多,纯利润1万多。”韦国林说,“现存栏还有几十只,下半年还能卖20多只。”
韦国林一家翻身发“羊”财,还得从宜州区近年来实施的产业扶贫以奖代补项目说起。该区地处桂西北大石山区,很多缺地、居住环境恶劣的深山贫困群众缺乏长期产业支撑、致富技术和增收路子。该区结合实际,除了扶持桑蚕、糖料蔗、油茶等传统强势产业外,因地制宜,坚持“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蔬则蔬”,通过“基地示范+奖补保险+保价购销+农户”的发展模式,鼓励贫困户大力养殖特色品种牛、羊、猪等产业,让深山地区群众利用现成资源,学会“靠山吃山”,把资源变资产,把资产变资金。
韦国林养的羊群上山吃草。(韦华德提供)
2016年,时任良因村村委副主任的韦国林看到政府鼓励农户发展多种特色养殖业,心里打起在屯山后养黑山羊的算盘,但政策只奖补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自家非贫困户,无法获得补助,心里难免嘀咕犯愁。“2016年我抱着试试的心态,利用家里几分旱地放养几只山羊在后山,没别的致富门路,成活率如何自己也没底儿。”韦国林说,“到2018年初,我扩养几十只,扩建了羊圈,当年收入就有3万多,村里人每回见我都调侃‘这回当大老板了’”。除了精心养殖,韦国林还多次外出寻购优质公羊,改良配种更健康、肉质更佳的黑山羊。
韦国林的羊棚及羊群。(韦华德提供)
羊犊、存栏羊都有了,但没有补贴、保险,防疫、保价购销问题依然是他担心的。2018年,屯里几户贫困户咨询他养殖黑山羊技术、市场前景,他灵机一动,劝说他们入股合伙养殖。看到贫困户跃跃欲试又犹豫不定,有多年村委干部经验的他,施展起“专业”来耐心做思想工作,给他们算了明白账:“黑山羊生肉价格是45元/斤,出栏价格30元/斤,出栏60—70斤,每只能卖2000元左右,屯后几个山头都可以放养。我可以把羊犊抵押给你们,你们是贫困户养起来后每只有300块钱补贴,政府再保险、防疫、保价购销,规模越大,收入越可观,你们养成后,把羊犊或折价还给我就行。”
在韦国林的劝说下,龙对屯3户贫困户加入他的养殖大军,并成立了龙对屯黑山羊养殖合作社。4家协商,每家每两天轮流“值班”,放羊看护羊群。有时候其他贫困户忙着农活,他就主动提出多照看几日。目前,合作社规模已扩大到131只黑山羊,还养殖了12头肉牛。2021年合作社收入5.6万元,除了韦国林外,3户脱贫户均增收1.1万元。
“良因村地少山多,过去种水稻是种奢望,只能种玉米,收入低得可怜,但适合搞多元化养殖呀!黑山羊、黑生猪、无饲料土鸡土鸭......都行呀,我想让村里更多贫困户加入黑山羊、肉牛养殖,也希望政府出台更多产业扶贫奖补政策措施,在奖补、价格、市场购销上给予更多扶持。”
韦国林及3户脱贫户,只是该镇众多发“羊”财贫困群众的缩影。目前该镇良因村定岭、江洲、朝阳三屯已完成整屯搬迁,贫困户都迁至城区移民安置点生活,但这里没有变成大家担心的空村、荒村。这里的贫困户整合流转土地、山林给合作社、种养大户养殖黑山羊、肉牛,农户入股分红或收租,覆盖贫困户23户87人,带动全村发展黒山羊637只、肉牛93头。
黑山羊变成了“黑财神”,托起了贫困群众的“小康梦”。但“一只黑山羊”从养殖、奖补、出售的传统发展模式,无创新、无特色和无品牌“三无”问题不解决,“黑财神”终究是留不住、留不久的。对此,该镇在实施“宜州区特色产业扶贫以奖代补项目”的同时,推行“牧草种植”“秸秆饲料化”,构筑“以养带种、以种促养、种养结合”的良性生态循环。目前已建成牧草等饲料基地1300亩,每亩比传统玉米种植增收900元以上。“一只黑山羊”的价值,如果能变成“两只黑山羊”的附加值,受益的将是贫困群众。该镇下一步将积极对接宜州区乍飞拉扶贫消费中心,探索打造集生黑山羊供应、屠宰、加工、冷链于一体的无缝衔接环,拓展黑山羊周边产品,通过品牌打造、培育电商、延伸市场、推介宣传等措施,真正把三岔“黑山羊”产业做大做强,提升全产业链附加值,靠羊”财“托起脱贫群众的“小康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