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部长访谈 | 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奔赴乡村“强富美”——访河北省故城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马兰庭
2024-07-19 16:58: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作者:本报记者 俞玺勍 通讯员 故城组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青罕镇拾光休闲露营地。(故城县委组织部供图)

  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河北省故城县深入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开创了班子强、集体富、村容美的生动局面,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全面提质增效、提档升级,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故城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马兰庭。

  记者:乡村要振兴,关键是把基层党组织建好、建强。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方面故城县做了哪些工作?

  马兰庭:近年来,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中,我们把组织振兴作为强基工程,实施了“三大行动”。首先,实施“示范创建”行动。明确“四优两强”标准,先后建成西牟村“兴业善治”、刘堂村“英雄故里”等党建示范点111个,打造故城县运河特色产业带等市级党建示范区3个。围绕激发村级组织整体活力,实施农村党支部“创先争A”计划,A档村支部从107个增长到136个。其次,实施“跨村联建”行动。立足推动资源融合、促进产业增收,采取互补联建、强强联建、强弱联建等方式,组织57个村组织整合资源要素,实现协同发展。目前,“四长林”粮食加工厂等合办村企建成运营,联建村平均集体收入达到30万元。第三,实施“培优育英”行动。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我们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目前,企业家村干部、致富带头人村干部比例达到83%。实施能人返乡工程和人才振兴计划,储备农村优秀后备干部1257人。

  记者: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故城县在发展产业上做了哪些有益的探索?

  马兰庭:故城创新实施了“三种模式”。首先,按照“赋予合作社党建内核、赋予村集体法人结构”的思路,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保险+银行”“五位一体”模式,党支部引导农户将土地经营权流转至村集体合作社,变分散经营为规模经营。2023年,全县“五位一体”经营面积达到28万亩,带动村集体增收2000万元。其次,以“村企共建”模式,组织538个村党支部打包涉农资金,入股参建正大肉鸡养殖场,签订 20 年不可撤销协议,每年按出资额的10%支付租金,带动村集体增收1700万元。组织142个村党支部与以岭集团、康宏牧业等龙头企业合作,发展道地中药材、设施蔬菜等订单种植7万多亩,带动村集体增收1400多万元。第三,以“资源开发”模式,发动乡(镇)村两级党组织,因地制宜利用现有资源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青罕镇李王庄、刁南庄等14个村党支部将3000亩水淹地“变废为宝”,发展菜藕、鱼虾立体种养和休闲旅游,亩均收益7000多元。董学村党支部依托董子文化园发展乡村旅游,乡村大集、董子食斋等产业实现年增收20万元。

  记者: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故城县在人居环境、和美乡村建设方面,有哪些作为?

  马兰庭:我们主要是绘好“三幅图”。首先,绘好“设计图”。在深入调研、挖掘资源、尊重民意的基础上,我们编制了《村庄风貌提升导则》,指导538个村党组织发动干部群众智慧绘制村庄五化“设计图”,实现设计、建设顺应乡村肌理,让群众称心如意。其次,绘好“实景图”。我们先后举办10次和美乡村建设观摩拉练活动,乡镇党委书记击鼓夺旗,按照“六个全域”要求精彩竞“绩”。饶阳店镇盛树林村将污水塘改建为“盛和塘”,将废弃地改建为党建广场和“村BA”球场,实现了从垃圾堆积、污水横流,到花树掩映、荷塘月色的美丽蝶变。目前,全县建成“三小园”387个,评选美丽庭院6.7万户,打造文化广场、村史馆等746处。第三,绘好“连心图”。围绕长治久美、造福群众,全县538个行政村建立了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网格管理责任制,推进网格员“多员合一”,从有形管理向有效管理转变;健全完善了“卫生管理办法”“绿化公约”等村规民约,引导群众自觉落实“门前三包”“房后三管”,形成了倡净爱美的新风尚。

责编: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