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埂上的处方笺会说话
2025-04-22 17:11:00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刚驻村那会儿,乡亲们见面都客气地喊我‘张书记’,现在在地里遇上村里人,能在田边就着小麦墒情聊上半个小时。”在河北廊坊固安县柳泉镇西洋屯村的一处田埂上,驻村第一书记张晓杰拍着裤脚的泥笑道。去年1月,这位廊坊市税务局干部带着驻村工作队来到西洋屯村,他将“让改变看得见”这句话,化作了一件件送到村民身边、充满烟火气的“小事”。

  田埂问诊,家门口的健康驿站

  “作为市税务局和廊坊卫生职业学院联合派驻的工作队,我们一直琢磨着怎么把‘专业优势’变成‘惠民实事’。”张晓杰回忆道,“去年春天,在村卫生室看到部分老人攥着皱巴巴的药方发愁,我们立刻联系派出单位,想着把专家请进村来。”

  立夏过后,麦田里青穗初现,村委会活动室变身临时诊室。来自廊坊市卫生职业学院临床医学系、护理系、康复系的11名专业课教师和1名外聘口腔专家,来到这里为村民开展义诊和健康教育。在短短半天的义诊时间里,专家老师们为近100名留守老人进行了义诊和健康常识讲解。中医、内科和康复治疗尤其受村民欢迎,一些村民经过简单的康复治疗,多年的关节疼痛得到了缓解;对于患眼病、口腔疾病和一些亚健康状态的老人,相关科室专家都给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现场有十几位老人拿到了中医处方。

  专家们还围绕生活习惯、饮食起居、用药安全等方面进行健康知识普及,引导村民树立“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提升疾病预防和自我保健能力。

  镜头定格,新全家福里的幸福感

  “王大哥,您往中间靠一靠,对!小孙子搂着爷爷奶奶!”工作队队员王正阳手中相机的快门声不断响起。今年1月下旬,在村部院子里的红色背景布前,村民王树成一家特意换上了过年的新衣服,镜头里一家人的笑容格外灿烂。

  这个被张晓杰称为“全家福计划”的行动,源于工作队入户走访时的发现。村民家中那些泛黄卷边的老照片,有的被煤烟熏得发灰,最久的已挂了十多年。“咱们给乡亲们拍张新的全家福吧?”王正阳的提议得到了队员们的一致赞同,还有什么比在春节前送上一份“会说话的礼物”更温暖的呢?

  村口开小卖部的李贵平大姐,特意把在外打工刚回来的儿子拉到中间,感慨地说“这是咱家十年来第一次全员到齐”。

  “照片拍好后,我们还打印装裱出来,送给村民。装裱照片的胶水味混着冬日的烟火气,成了村里特别的年味。”张晓杰笑着说道,“当张奶奶把新全家福挂在老照片旁边时,看着两张照片,就像看到了岁月的变迁,我想这或许就是驻村的意义:用一点心意,让温暖有了具体的模样。”

  青春之约,乡愁化作振兴密码

  寒假期间的一场座谈会上,学生们的提问让张晓杰心里暖烘烘的:“张书记,我学的计算机专业,能为村里做点啥?”“张书记,学农业的回家种地,会不会被笑话?”

  这场聚集了13名返乡学子的对话,后来碰撞出土地托管系统开发、电商助农等10余个金点子。“原来乡村的发展,从来不是‘等靠要’,而是源于大家内心深处的‘我可以’。”张晓杰感触颇深。

  在座谈会上,工作队队员王正阳还结合自己从农村走向职场的经历,分享了“在基层实践中找准人生坐标”的心得;李二来鼓励大家多读书,读好书,从经典著作中汲取力量,树立“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之家乡”的理想信念。

  “驻村的日子,是踩着晨露出门、披着星光归来的忙碌琐碎,也是看到乡亲们日子越来越好的由衷满足。”张晓杰说道。暮色中的西洋屯村,路灯次第亮起。张晓杰的身影又一次拐入街巷,朝着一位白天外出务工、约了晚上见面的村民家走去。

  本报记者 马燕 通讯员 莫凡毅 牛梦龙

  张晓杰(右二)和村民沟通,了解作物长势。(固安县委组织部 供图)

责编:乡村干部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