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竹山做好“四则运算” 提升村党组织治理能力
2020-06-22 15:07: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作者:赵文丽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今年以来,湖北省竹山县麻家渡镇将村党组织治理能力提升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通过“加减乘除”工作法,着力提升村党组织治理能力水平。

  做好“加法”,夯实治理基础。一是加码学习氛围。该镇常态化组织21个村开展以片区为单位的“互看、互学、互比、互评、互促”活动,通过现场观摩、交流、点评,互学党建工作、互看组织阵地、互比产业发展、互评村容村貌、互促治理能力,帮助各村找差距、补短板、促提升,切实提高村干部“双带”能力。二是加强干部培养。一方面,借助“一村多名大学生”培养计划,扎实做好村干部学历提升工作,积极动员符合条件的在职村干部和村级后备力量积极报名报考,提高文凭学历,增长工作才干。另一方面,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有计划地组织村干部、后备干部参加市、县、镇组织的理论学习、技术培训、实践锻炼等活动,邀请党校老师、大学教授等专家学者就基层党建、党的政策法规等内容进行讲解,提升村干部队伍履职服务能力。三是加大作风整顿力度。该镇印发《干部作风十条禁令》,划定纪律作风“红线”,通过严格考勤管理和值班制度、公开举报电话、“不打招呼”的方式随机抽查、定期下发通报等方式,严格执行“坐班制”,全力整治“走读风”,不断夯实作风建设根基。

  麻家渡镇组织各村书记、党务工作者召开党建知识及业务培训会

  麻家渡镇在食用菌产业基地组织开展“互看、互学、互比、互评、互促”活动

  做好“减法”,倡树务实新风。一是精简文件会议。加强文件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尽量减少关于重要性或意义的一般性论述,做到意尽文止、条理清楚、文字精炼。镇党政主要领导率先垂范,严格执行会议归并整合召开制度,按照“能并则并、能简则简”的原则,严格控制会议时间、会议次数、参会人员和内容,一般性的工作会议原则上不超过1个小时,切实做到开短会、讲短话、办实事,让村干部有更多精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二是缩减服务流程。积极探索“一站式”工作模式,打通县、镇、村三级服务体系,明确各类业务办理所需材料及流程,各村干部变身“代办员”,为群众、个体户提供证明办理等各类代办服务,变群众“来办”为干部“去办”,送服务到家门口。三是减少服务盲区。推行“点单”模式,根据群众实际需求调整服务方向和重点,统筹资源、畅通渠道,确保问题第一时间回应,困难第一时间协调解决。抗疫期间,该镇创新“群众点单、支部接单、党委派单、超市配单、志愿者兑单”五单模式,将全镇21个村划分为四大片区,实现“定超市、定网格、定人、定时、定点”物资配送服务无缝衔接,日均配送量达670单,落实了“人在家中坐,物资送上门”的服务保障。

  折峪河村组织阳光助残志愿者上门办理残疾证

  做好“乘法”,释放组织活力。一是无职党员岗位化。各村根据实际情况和党员意愿,道路保洁员、矛盾调解员、政策宣传员等职务,并通过个人申请、民主推荐、支部定岗进行人岗匹配。截至目前,该镇共有398名无职党员按岗定责,协助做好村级事务1200余件,收集社情民意230条,代办群众事物380件,调解民事纠纷76件。二是治理体系网格化。构建镇、村、组三级治理体系,明确各驻村干部、村干部、无职党员、退役军人、中心户长等群体为网格员,负责网格内信息采集、民情动态、意见诉求等上情下达和下情上传工作,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三是志愿服务常态化。各村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抓手,围绕精准脱贫、乡村振兴战略等主题,常态化开展政策下乡、文化惠民、关爱三留守、移风易俗、送技上门、健康义诊、创文攻坚等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让“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逐步成为干群共识。

  疫情期间涧沟梁村干部为群众送菜上门

  做好“除法”,补齐治理短板。一是“除”安全隐患。组织民兵巡逻队、党员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在辖区内开展防火、防汛巡逻,排查安全隐患,及时整改。截至目前,已成功排查并整改安全隐患16处,及时扑灭着火点4处,极大提升了群众安全感。二是“除”矛盾纠纷。通过搭建党群服务中心、村民便民服务交流微信群等平台,耐心倾听群众的呼声和诉求,及时回应民情,基本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三是“除”陈规旧俗。各村成立红白理事会,统一制定理事会章程,推选公道正派、群众威信高、办事能力强的老党员、老干部为骨干,按照事前介入、事中参与、事后监督的原则,引导广大群众节俭办事、移风易俗。此外,该镇将大操大办等陈规旧俗作为十星级文明农户评选的重要考评内容标准,充分发挥党员干部、乡贤、教师等典型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送戏下乡、设立“红黑榜”、百姓宣讲等形式,让榜样带动群众革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