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春光明媚,茶芽翠绿。
湘西苗岭深处黄金茶核心产区,戴着斗笠、挎着茶篓的茶农身影,如星星般洒落在山岗上、田野中。
这是茶农们一年中最繁忙的季节。湘西地处武陵山脉腹地,原始生态完好,雨量充沛,云雾缭绕,是湖南省著名的“绿茶优势产业带”,其中黄金茶有“一两黄金一两茶”的美誉,以保靖黄金茶园和吉首隘口茶园所产最为出名。
碧绿的茶叶铺就了一条产业扶贫之路,带动了广大苗乡百姓脱贫致富。让我们跟随摄影记者的镜头,去这两大茶园走一走、看一看。
茶农的双手
4月1日,吉首市马颈坳镇隘口村万亩茶园中,村支书向天顺(左)通过网络直播采茶过程。
3月30日清晨,保靖县葫芦镇枫香村嘉和家庭农场,贫困户尚初英(左)与儿媳妇龙华秀摸黑采茶。
3月30日下午,保靖县葫芦镇枫香村,排花苗寨黄金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向建波(左)在收购茶农采摘的鲜叶。
3月31日,吉首市马颈坳镇隘口村,村支书向天顺(中)正通过网络带货直播,推介“湘西黄金茶”。
3月31日晚,保靖县吕洞山镇黄金村傍海组,石远博在观察新鲜茶叶杀青情况。
3月29日晚,保靖县葫芦镇枫香黄金茶加工厂车间里,工人在制作绿茶。
吉首市马颈坳镇隘口村万亩茶园。
3月30日清晨,天还没亮,保靖县葫芦镇枫香村排花苗寨,57岁的贫困户尚初英与儿媳妇龙华秀就戴上头灯,摸黑上山采茶。
“采茶的标准是一芽一叶,动作娴熟的话,一天能采摘10多斤,今年每斤鲜叶收购价25元左右,当场结算给现金。”排花寨黄金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向建波一边采茶一边介绍。采茶旺季,尚初英和龙华秀婆媳俩一天可赚到700多元,收入可观,这是当地贫困户心目中的最佳工种。
“新鲜茶叶必须当天加工,5斤鲜茶经过摊青、杀青、揉捻、烘干等工序,才能制成1斤干茶,温度和技术掌控至关重要。我们的工人都是附近村里的贫困户,经技术培训后上岗。”保靖县葫芦镇枫香黄金茶产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龙先勇介绍说,合作社现有茶农215户790余人,其中贫困户87户,辐射周边村的贫困户192户,目前已经全部脱贫。
保靖县吕洞山镇黄金村是黄金茶的发源地,这里的村民几乎家家户户种茶、制茶。眼下,村村寨寨随处可见茶商上门抢购鲜叶的身影。
“我是黄金村土生土长的茶农,如今,我不仅继承了父辈的制茶手艺,而且要干出一番事业。”“95后”石远博大学毕业后毅然选择回乡创业,在亲友支持下,他与同学龙柄森贷款15万元成立了鼎盛茶业加工厂,最近这段时间,他天天泡在茶叶车间里。像他这样的年轻人还有不少,他们传承了父辈的制茶技艺,给家乡茶叶产业发展注入了青春力量。
保靖县产业扶贫坚持以贫困户增收为中心,以产业发展为重点,2019年投入资金5079万元,支持保靖黄金茶基地及加工建设项目90个,形成了以吕洞山区为核心的黄金茶种植区域。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到11万亩,茶叶产业综合产值超过6亿元,带动280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
3月31日下午,在吉首市马颈坳镇隘口村万亩茶园中,50岁的向天顺正通过网络直播带货卖茶。他是村书记,也是致富带头人。作为村里第一名大学生,向天顺从湖南农业大学毕业后,进入矮寨镇政府工作,2009年辞职返乡开始种茶。当时村里只有130多亩茶园,一无品牌二无销路。向天顺牵头成立了吉首市第一家茶叶专业合作社,与村“两委”一起发动群众种植“湘西黄金茶”。
2014年,向天顺当选村书记,他有一句名言,“乡村振兴离不开三要素,即人、平台、产业。人就是要有一个能人;平台就是能人要有一个好的舞台任其发挥;产业就是要选准一个好的产业。一个村只要具备这三要素,村民不富都不行。”在他的带领下,村民统一种植、加工、销售黄金茶,村民腰包鼓了,村子也从贫困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示范村”。
近年来,吉首市将茶叶作为精准扶贫的第一产业来抓,重点围绕基地建设、产品加工、品牌打造、茶旅融合四大环节精准施策。目前,已建成茶园面积12万多亩,年产茶叶1380吨,2019年产值6.9亿元,直接带动2.3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
茶叶产业已经成了湘西群众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在湘西大地上,茶歌越唱越响,茶路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