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绥中县的黄木杖子村,是个典型的“山村”。距离加碑岩乡政府虽然只有20多公里,但全都是盘山路,汽车在山上拐来拐去,要经过27道弯,花费四五十分钟,才能到达大山深处的村庄。
平日里,黄木杖子村村支书、村委会主任贺玉复,都是骑着摩托车穿梭在大山之中,往来于每个村民家里。
“我一个农村妇女,高谈论阔不会,但是我知道活咋干。”事实也是如此,当谈到村庄的治理能力和经验时,她说不出成套的经验之谈,只是笑呵呵地说:“当村干部,就是给老百姓跑腿儿的,别让老百姓骂咱,见面乐呵呵的,别噘嘴就行。”
时值初冬,贺玉复采购了窗户纸,开始张罗着为村民糊窗户的事情。在75岁的独居老人杨玉山家,贺玉复嘱咐村里的帮办,老人腿脚不方便,要尽量“糊严实了”。
杨玉山拄着拐站在窗户旁边,想帮忙,却插不上手。他对记者说,“这样的书记上哪儿找!”“一个女人家,能这样的太少了!”说这话时,老人瞪大了眼睛,提高了嗓门。
正在忙活的村帮办,也扭过头说:“我们书记,够意思。”杨玉山哈哈大笑,也说道:“够意思,讲究!”
贺玉复到五保户家中解决实际困难。图/郭鹏
“小事当大事办”
在黄木杖子村,贺玉复与乡亲们从不外道,就像对亲人一般。“我是村民的孩子,也是个村民,所以从孝敬父母的角度来说,也该为村民们办事。”
而村民们也从不和她客气,没拿她当领导,就像个朋友一样。在贺玉复的建议下,在村里经营着农家乐的杨武山和李淑香夫妇,现在每年能赚10万元左右。有时店里缺了食材,李淑香就打电话让贺玉复帮着从村民家买些蛋、菜捎过来,“这就不算帮忙了吧!这要是个事,我们欠她的人情可太多了。”李淑香笑道。一旁的贺玉复呵呵乐着,“你可真仗义啊!”临走时,她让夫妻俩多腌一些咸菜,说县城的朋友还要买几斤。
在村里,这个43岁的女支书每天都会接到村民们的电话。谁家没水了,谁家和邻居闹矛盾了,“现在村里没啥大事,都是家长里短的小事,但是小事咱就要当成大事办。”
几天前,一对老两口因为常年患病,就和三个姑娘商量以后的生活问题,但是沟通后一直没有个结果,老两口没办法了,就想让贺玉复帮着解决养老问题。
于是,她和老人女儿们聊了几次,问题就解决了,老人由二姑娘抚养,另外二人出养老费。
家家都有难念的经,沟通了几次就解决了棘手的养老问题?
贺玉复说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方法,就是以女儿、母亲的角度来唠家常。“父母不容易,子女也很辛苦,但是孝顺老人天经地义,没什么可商量的。但是也要考虑她们的困难和实际情况,多为她们着想。”
“道理,村民们都懂,只要真诚地沟通,就没啥大不了的事。”贺玉复认为“德治”一定要情理结合,不能过于严肃。
村民贺礼廷说,她是一心一意地想把这个村变好,让留守老人留守儿童过得好,想方设法地为老百姓做事。
在贺玉复的带领下,黄木杖子村党支部被评为绥中县优秀党支部、辽宁省先进党支部。贺玉复本人,也先后被评为葫芦岛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辽宁省农村干部科技致富女能手、葫芦岛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优秀带头人、辽宁青年创业新星、葫芦岛市农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
2018年1月,贺玉复当选第十三届辽宁省人大代表。
“干的都是实事”
在加碑岩乡党委副书记杨宝林眼里,贺玉复真是个女汉子,性格爽快,做事利索,从不拖泥带水,乡里安排的工作,她都能高效完成,“干的都是实事”。
只有217户、778人的黄木杖子村,被大山阻隔,分成南北两撇,村部和7个村民组在北撇,“辽西第一个党支部”旧址和3个村民组在南撇,两撇相隔几十公里,交通不便。
而贺玉复就是靠着一辆摩托车不停地往来于南北两撇,为着村里的事忙活着。
每月的党日活动带领党员学习时,她都会和大家讲,“我们是‘辽西第一个党支部’的党员,一定要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甘于吃苦,勇于奉献。”
前两年,绥中县遭遇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强降雨。灾害面前,贺玉复迅速带领村“两委”班子到各村组察看危房险房,通知低洼地带村民马上转移。
在一处险情察看情况时,由于雨中路滑,她骑着摩托车滑到了沟里,右腿划出一道口子,经过简单包扎,她忍痛跑遍了余下的几个组。回到家时,右腿肿得像个“冬瓜”,丈夫看见后,骂她是“疯子”。
但贺玉复觉得用一次“疯”“傻”换来的是全村家家户户的安全,“值得”。
2016年10月,葫芦岛时任市委书记到“辽西第一个党支部”调研,提出应该把村子打造成全市党员的学习教育基地,经过科学规划后,县里就开始对“辽西第一个党支部”教育基地进行规划和改造。
在施工的那几个月,贺玉复带领村“两委”班子,吃住在工地,帮助施工队克服不少困难。有一些因修路占了房子或院子的村民,不愿意接受补偿协议,她就要挨家挨户做村民的思想工作,一次不行,就去两次,白天找不到人,晚上接着去。几个月下来,她瘦了整整10斤,自己家的农活都没顾上。
通过她的宣讲,一些村民对征收方面的政策法规有了新的认识,几个“钉子户”主动带头签了协议,保证了项目建设。
如今,黄木杖子村以村集体的名义注册成立了红色生态旅游服务有限公司,对农家院集中管理,为党员和游客提供培训、接待等服务,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截至目前,教育基地已接待来访单位300余家,各界人士1.3万余人,实现经济收入40万元,村集体收入12万元。
贺玉复提出由村集体出资聘用当地一些贫困村民在村里搞环卫,“环境好了,自己待着也舒服。再说,卫生也是精神风貌的体现。”最终,村“两委”开会讨论,通过了她的建议。
“这些年来,我忙于村上工作,虽然有时感到身心疲惫,但看到村民的收入提高,生活质量提升,再苦再累也值了。”
“集思广益奔小康”
现在的黄木杖子村,相较于2013年时的样子,已不可同日而语。
那一年,贺玉复从干了13年的村妇女主任的岗位上,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那时候,村里几乎没有资源,缺少土地,全村217户村民,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1户178人。全村青壮年为了多赚些钱全部外出打工。
作为村里新当选的支书,她心里憋着一股劲:要带着全村老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要把年轻人留在家里,亲眼看到家乡的发展变化。
于是,她开始一个人骑着摩托车在大山里来回穿行,找项目,想办法。
通过外出考察,她确定了发展黑木耳产业的思路,注册成立了绥中县贺家福木耳专业合作社。因为白天有很多村上的工作要做,为了不影响木耳合作社的经营,她劝说丈夫辞去了稳定的工作,替她管理木耳菌棚,木耳的生意越来越好。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木耳专业合作社被县乡政府定为精准扶贫致富的新项目,全村有49户贫困户,利用扶贫资金入股加入合作社,年终进行分红。
在贺玉复的带领下,村子提前一年完成脱贫任务。
2019年,她又和村干部商量着再搞些其他产业,夯实集体和村民的经济收入水平,于是,生猪养殖就成了村里的又一个经济增长点。
今年,贺玉复的孩子以600多分的高考成绩,考入知名学府,这却让她对孩子和丈夫更觉愧疚,但是她知道家人是理解她的。
深山里出凤凰,是大事。
在贺玉复的建议下,村“两委”决定,对村里考上本科的大学生,村集体出资500元以资鼓励。“之前会花20元给孩子做个横幅,后来想想还是省了吧,把这钱用到更该用的地方。”有村民张罗着为贺玉复的孩子办个学子宴,庆祝一下,但她坚决不同意。
今年10月,她去沈阳参加辽宁省好代表表彰会,在会上,她见到了葫芦岛市原市委书记,现为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的孙轶。孙轶问贺玉复今年村民的收入怎么样?贺玉复说,“挺好,以后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