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拉村里一家亲
2022-06-24 14:29: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 杨海康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从甘青交界的黄河岸边出发,沿着官哈公路一直往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杏儿乡的脑山深处驱车行进,一处用藏、汉两种文字题写的“协拉村”标识牌,慢慢向我们靠近。

  杏儿乡是民和县唯一的藏族乡,只有97户459人的协拉村里,居住着藏、土、汉三个民族。多民族聚居,大家的生活习惯、习俗都有差异,管理上是否会有困难?

  “协拉村有3个民族、7个姓氏,多年来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红白喜事、建房帮工,每家每户都会不请自来,一户都不会少,这是协拉村不成文的村规民约。”说起村里的民族团结情况,离任老支书李文海自豪地说。

  2018年,杏儿乡党委联同县创建办在协拉村村委会活动室前修建了民族团结广场,制作了宣传栏。多年来,协拉村党支部时常组织党员干部,在这里宣讲党的惠农富农强农政策、学习民族团结知识,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为父老乡亲们办了不少实事好事。

  “这些年我们村一直在搞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活动,不管是藏族、土族,还是汉族,大家都很积极,都很愿意参加,‘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六个相互’,这些内容早就不是摆在宣传栏里的,而是记在心里、融进了日常生活。”李文海在村里当了21年“当家人”,对村里情况了如指掌。

  在村里,李文海还担任着基层社会治理的司法调解员,但说起这个,他表现得既惭愧又自豪。按照他的话来讲,他就是一个“挂名”的荣誉调解员,因为这些年他从未调解过一起矛盾纠纷,也没有一起矛盾纠纷需要让他来调解。

  李文海还记得,藏族村民倪尖措是养殖大户,家里养了100多只羊、几十头牛,但因管理不善致使自家的草料房起火,虽经村民奋力扑救,草料还是被烧得精光。为了帮倪尖措尽快渡过难关,大家自发帮钱帮物,特别是村里的土族村民,有的人把自家预备的饲草料送给他应急。“他告诉我,那一天他充分感受到了什么是‘一家亲’,什么是‘手牵手心连心’。”李文海说。

  “现在我们就是‘格在帮’和‘扎西德勒’交融在了一起。”说这话的,是有46年党龄的村监委原主任李在吉。“格在帮”在土语里是“好、团结”的意思,而“扎西德勒”是藏族人民表达祝福的敬语,杏儿乡各族群众日常生活中的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藏土汉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村落共同体。对协拉村村民来说,团结互助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既有锦上添花,更有雪中送炭。

  今年31岁的土族青年陈荣娜,是协拉村党支部委员,也是协拉村教学点的一名临聘教师。毕业后,她扎根在乡村山野,一个人带着13名小学生学知识学文化学本领,教育引导藏土汉各民族学生互帮互爱、互敬互学。陈荣娜介绍,班里年仅10岁的藏族小伙宋伟平是班里的小班长,也是自己眼里懂事的“小大人”,问他对民族团结有什么认识,他不假思索地说:“就是同学有啥不会的我要主动去教,一起学习,一起进步!”这样的回答,让陈荣娜心头一暖。

  近年来,民和县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努力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而杏儿乡党委政府通过突出“民族、文化、生态”主题,深入挖掘多民族乡村历史,依托当地生态和文化资源,推进乡村振兴建设,2019年,杏儿乡被国务院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责编: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