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带着挑剔的眼光,走遍孙家屯村的所有街巷竟没找到一片枯叶、一个烟蒂,家家户户院门前都摆放着整整齐齐的分类垃圾桶,村里绿树掩映、花香四溢,大人、孩子参与垃圾分类成了新的时尚。”日前,慕名前往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藏马镇孙家屯村传承先进文化的中国书法家(青岛)培训基地的10余名书法艺术家观摩该村的发展成就后,普遍有了这样的共识。
走在藏马镇孙家屯村宽敞整洁的柏油路上,主街的墙上彩绘的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标语和装饰画让人赏心悦目,昔日农村街边常见的“大绿桶”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家家户户门前统一制式的银色不锈钢分类垃圾桶。“这就是我们施行生活垃圾分类的神器!”“青岛市担当作为好书记”、青岛西海岸新区劳模、孙家屯村党支部书记毕鑫介绍说。这种垃圾桶总容积为40升,正前方的两扇门上印有“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字样,打开门会看到两个垃圾桶嵌在其中;正上方则是一个不锈钢制铁盒,印着“有害垃圾”字样;垃圾桶背靠的墙上,张贴着一张印有五包责任制的表格,表格下方有四个按钮,分别对应“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熟悉情况的人都知道,如今开展垃圾分类已是孙家屯村村民追求的生活新时尚
去年7月,孙家屯村被定为青岛西海岸新区首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村。“老百姓对垃圾分类从不了解到适应有一个过程,因此给百姓做引导至关重要。”毕鑫接到这个任务时也是“压力山大”。为了解决“垃圾如何界定”问题,他倡议孙家屯村确定了“4+1”分类模式,将农村生活垃圾分为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煤灰、炉渣等几个类型。“关于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分类,怎么能让百姓更容易接受,我也是绞尽脑汁。”最终,通过多次与垃圾分类宣传员沟通、开会研讨等,孙家屯村确定了让村民易懂的垃圾区分要领,即吃饭前后产生的是厨余垃圾,炕上、炕前、炕下、院里的垃圾是其他垃圾。“我们还成立了垃圾分类收集队伍,早晚两次上门收集垃圾并进行分拣。同时,还找了一家企业研发智能化垃圾分类系统,确保保洁员即时上门服务、垃圾分类不留空当。”毕鑫说,村里还通过制定奖惩制度,提高村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落实落地。
据了解,为让全村村民改变以往垃圾随手扔的旧习惯,引导大家积极争当“干净人”,毕鑫去年大半年的时间坚持“天天喇叭响,时时提醒忙”。他抓住早、中、晚三个村民居家聚堆的时机,在村委大喇叭上给村民“上课”,讲垃圾分类利国利民利己的好处,每天晚饭前后进门入户,帮村民辨识垃圾种类。有次下大雨,毕鑫想,此刻村民都在家里,是个宣传的好机会,他撑起雨伞一连到22户村民家里“串门”,讲垃圾分类,讲垃圾辨识常识。今年6月中旬,山东日照市有个参观团听完毕鑫相关介绍后问他:“你在乡间农村改变旧有习惯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诀窍是什么?”毕鑫只说了一句话:“只需倾了情、带了头、当事做,不光生活垃圾分类能搞好,别的工作肯定也会做出好成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