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兰陵:在抗疫一线殉职的最美村书记
2022-04-13 17:08: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作者:张文超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一切都是那么突然。

  “一米八多的个头,平时走路风风火火,干工作的劲头从来不减。”朱村党支部委员吴付侠哭红了眼圈,她至今也不敢相信朱村的“顶梁柱”就这样倒了下去。

  一切又仿佛都有预兆。

  自山东省兰陵县发现关联病例开始,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就在全县打响。作为一个在外务工人口多达六百多人的村庄,“外防”的压力陡然增加,况且随着多个蔬菜市场的关闭,朱村市场成为周边仅存的交易市场,每天来往菜农和客商很多,筑牢疫情防控屏障尤为重要。

  “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每天的工作量很大,宋体申书记很难入睡,即便是吃助眠药也只能睡3、4个小时,半夜醒了也要到执勤点帮着忙到天亮,干得最多、最累,全村的大小事都压在他的身上。”陈桥社区主任郑翔心疼地说道。

  2022年3月29日晚,宋体申通知村“两委”干部晚上八点开会分配疫情防控任务,继续摸排村内在外人员信息。可大家等待许久,一向守时的宋体申却再没有出现……

  由于突发心源性心肌梗塞,他永远地倒在了开会的路上,那条他为了村里的大事小情转了无数遍的村内道路,再也看不到他忙碌的身影。

  他不是一个“好儿子”

  “老三去哪了,怎么这么多天不来家里?”面对90多岁老母亲的疑问,宋体申的大哥宋体庆只能以其参与疫情防控,没法回来敷衍回答。宋体申一直很孝顺,只要有空他都会给母亲送点好吃的,但是也仅限于站一会,因为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他有太多的事情挂在心上,落实上级部署、村内的家长里短、入户维修管道、调解矛盾纠纷、组织移风易俗活动……“母亲的身体一直不太好,年纪也大了,所以体申走的消息我要想方设法瞒着她,但我也不知道还能瞒多久。”一向坚强的宋体庆已经泣不成声。

  没有告别,却是永别!老母亲没有再见最偏爱的小儿子最后一面,因为他把更多陪伴给了党支部书记的岗位和身上沉甸甸的担子。从家庭来讲,他确实不是一个“好儿子”,因为他去群众家里的次数比去母亲家里多;他不是一个“好父亲”,因为他一刻不停地操持着村里和工作区的事,却没有尽到家庭的责任,还有2个孩子没有成家……

  但他是一位好书记

  村集体无收入、班子软弱涣散、有的喝酒骂街……回忆起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朱村,老会计宋体栋抛来这样一句话:“干部干部,就是干不住,没人能管好。”

  1996年春,年仅28岁的宋体申放弃了由辅警转为正式警员的机会,毅然决然地走上了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任伊始,宋体申向全体党员表态:“既然党员群众信任我,我决不辜负朱村1400多父老乡亲的期望,如果三年内朱村的面貌没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坚决辞去党支部书记职务。”

  “放着好好的工作不干,要回朱村收拾烂摊,咋想的。”当时,对宋体申的选择,宋体栋很不理解。但26年后,回想起朱村一步步成为全国文明村的历程,再联想起宋体申临危受命回村任职的场景,宋体栋感动且佩服。

  上任之初,村里那几排占用村集体耕地的房子,成为摆在宋体申面前的“硬骨头”。“这不符合朱村长远规划,必须拆除。”宋体申敏锐意识到。

  “这件事情在当时看来可是一件大难事,一部分群众怎么说就是不拆。宋书记是一个有办法的人,没白没黑的往他们家里跑,开始逐一说服最难拆的几户,直到他们松口。”老会计宋体栋自豪地说道。

  现在的居民楼、老年公寓和整齐划一的排房都是那时候打下的基础,规矩立起来了,村里进行统一规划,村民都比较信服……一步步走到今天,才有了今天的美丽乡村。

  解决了村庄发展的规划问题后,宋体申又把眼光放到了发展经济上。看到周围的村庄靠发展大棚蔬菜,许多群众都富起来了,而朱村的群众仍然过着贫困的日子,宋体申同“两委”商量后,决定先由党员干部带头,动员100户群众建100亩大棚,由于管理得当,种大棚菜的100户村民当年户均收近万元。

  2008年宋体申带领村“两委”规划建设了一处“统一规划、统一土地流转、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建设高科技温室大棚、标准化操作间400余座。为了解决出行和常年挨淹问题,修建水泥路3公里,并完成了绿化、排水等配套工程建设,经常忙到半夜,连顿热乎饭都顾不上吃。一系列忙活之后,大棚基地成为了村集体收入的有力保证,也成为了可持续收入的“源头活水”,每年村集体收入25万多元。如今的朱村,已经拥有1200亩高标准蔬菜基地,群众的腰包鼓了,集体也富了,成为村民和集体“双增收”的典型村。

  看到村里的沟边、路边等闲置土地,他想方设法的利用起来,栽植绿化苗木,探索发展“边角经济”。仅2021年就收入了十几万元。为了活跃村里的蔬菜市场,筹集资金在市场旁边建了16户沿街,不仅吸引了商户,也为村集体增加了收入。2006年,在村里开办了“大集”,为了让商贩出摊给村里带来“人流量”和商机,给商贩提供午餐……只要是对村里和村民有利的事,他总是千方百计的想办法,哪怕是一点小事也要争取。

  直到宋体申去世,村集体的账户上还有200余万元的结余,这是对其成绩肯定的无言诉说。但是他从来没有打过村集体的主义,大事小事都是民主议事决策,全部都走“四议两公开”“三务”公开程序,自己对于村级支出从不经手,全部都委托党员和群众代表办理。

  “抠门书记”是大家对他的评价。在宋体申的车后备箱中,放着各类工具。村民们都说,这是宋书记“抠门”的证据。每当看到村里绿化苗木不正,他停下车,拿出剪刀上前修饰。毕竟,找人修剪得出钱。

  “哪怕在路上捡到一个螺丝,宋书记都会带回村里。”朱村党支部委员吴付侠说,村里盖楼,宋体申带人将废铁料和水泥袋收集起来,加上之前攒的“家底”,去年一共卖了两万多元,全部充实到村集体。

  小区下水道堵了。宋体申得知疏通需要四百元,二话不说,忍着粪便等刺鼻异味,自己动手掏。

  2022年春节前,村里想组织节目表演。“请人得花钱,干脆咱们自己表演吧。”最终,全村十几个节目均为百姓自编自演,过了个热闹的春节。

  就是这样的一个“抠门”书记,对集体却很是大方。

  “岭顶村是陈桥社区7个自然村之一,当时村里要修生产路,拿不出钱来,宋书记作为陈桥社区党总支书记,带头捐了三千元。” 岭顶村党支部书记王伟说道,最后我们收到了8万余元的捐款,修路款有了着落,宋书记还掰着手指,告诉我要如何算好村里的细账……

  “老百姓不容易,只要我干这个党支部书记,我就要让老百姓富起来。”宋体申用26年深耕兑现了他的诺言。

  破除旧风俗 树立新乡风

  “要向这些老风俗开刀可太难了,但是体申当时年轻啊,冲劲足,办法多,我们村成为了全国的模范村,还上过央视新闻呢。”宋体栋自豪地说道。

  2003年,宋体申在朱村推行移风易俗。在宋体申和“两委”提议下,经村民代表同意,朱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吸收德高望重的退体干部、老党员、老同志为会员,统一安排村里的婚嫁葬娶,并制定了《红白理事会章程》。2014年底,宋体申提出把村里的一块闲置地建成“公墓”,土葬改火葬,统一墓穴规格、骨灰集中安葬。想法一提出,就遭到了村民的反对。宋体申给村民算了“三笔账”,隔三差五召集党员、村民代表开会,还挨个给村里有威望的老人做工作。

  “朱村推行移风易俗有多成功,体申当时的压力就有多大,父亲去世的时候,体申瞒着母亲,做通了我们兄妹几个的工作,将去世的父亲第一个安置在了公墓林。”宋体庆说道。

  “活着孝顺不生气,胜过死后唱大戏。”后来,全村有60周岁以上老人的家庭都与村里签订了赡养老人责任书,宋体申筹资400万元建成了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的老年公寓,并经常组织老人外出旅游,开阔眼界。 2022年1月,朱村年满50周岁的老人们陆续前往村委会,领取老年人专属福利,每户一桶油、一袋米、一袋面和一箱纯牛奶。

  “体申说过,现在村里有钱了,就更不能亏了这些曾经为村里修过路,建过房的大功臣们。”宋体栋也是专属福利的享有者,他自豪地说道。

  如今的朱村,村民都比着孝敬老人。

  许多未完成的心愿

  去世前,宋体申还谋划好了村里2022年的发展思路。广场修缮、小区外墙粉刷、大棚集约化发展……

  “大哥,咱县城天燃气多少钱一方,你们一家一年要用多少钱的燃气?”

  “有几日,体申一直在问我这些问题,还问我有没有熟悉的燃气公司的领导,一开始我没当回事,后来才知道体申在为村民通上燃气打算盘。后来有一次,我们坐在一起聊天,体申说他也快到了退休的年纪,想再为村里做这件大事,这件大好事。”说到这里,大哥宋体庆已经泣不成声。

  3月29日,宋体申书记带着对朱村的眷恋,永远离开了。而留下的,是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朱村。他的一生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履行了党旗下的铮铮誓言,把村党支部书记“小岗位”干成了无私奉献的“大舞台”……

 

责编:车婧